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读楚辞忽作凭吊》
《山居读楚辞忽作凭吊》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荒岨何处勒残碑,烟雨不言石发知。

曾否桑林生臂手,果然山鬼妒茳蓠。

千春日月劳宾饯,十步瑶芝乘虎螭。

便买秋风祭宋玉,香魂应冷墓门枝。

(0)
鉴赏

这首诗《山居读楚辞忽作凭吊》由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通过描绘山居环境和对楚辞的阅读引发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首联“荒岨何处勒残碑,烟雨不言石发知”以荒凉的山丘和模糊的残碑起笔,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寂寥的氛围。烟雨蒙蒙中,石碑上的文字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但这一切都已沉默,只有诗人的心灵能感知其中的哀伤与历史的痕迹。

颔联“曾否桑林生臂手,果然山鬼妒茳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想象着古代的桑林是否曾有过生命的迹象,而山中的鬼神是否嫉妒着某种植物的生长。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内心情感相联系,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与历史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颈联“千春日月劳宾饯,十步瑶芝乘虎螭”则转向对时间与空间的探讨。千年的日月更替,见证了无数的欢聚与离别;而瑶芝与虎螭的相遇,则暗示了一种超然于世俗之外的神秘与美好。这一联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尾联“便买秋风祭宋玉,香魂应冷墓门枝”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宋玉的缅怀之情。诗人愿意用秋风来祭奠宋玉,希望他的灵魂能在寒冷的墓门旁得到慰藉。这一句不仅寄托了对逝去文人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生与死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候风南浦连日苦热

南浦逶迤绿树多,万艘环系水无波。

喧声不觉催人老,美景其如执热何。

河朔芳樽空往事,郢中白雪漫高歌。

十年尘垢纷盈爪,聊就深清试刮磨。

(0)

瀛洲雅会次刘野亭先生韵·其三

分曹多暇复同游,意气驩然隘九州。

佳地称为文字饮,清樽嫌及妇人谋。

毫端珠玉三千首,眼底衣冠第一流。

却恐疏慵参未得,君恩交谊两难酬。

(0)

士修惠左传一部已为峡水所坏后加装潢又几为风雨所漂因成一绝

昔年沈没黄牛峡,今日漂零季子家。

左氏两遭风雨厄,天公应是厌浮誇。

(0)

题新会书屋图

百尺江流浸白沙,绿阴深处是谁家。

雨催春去少啼鸟,风送晚来多落花。

架上古书编甲乙,笔头新语带烟霞。

主人素有文园渴,日日浓煎七碗茶。

(0)

送田尚书致仕

一朝投绂竟何心,爱国惓惓意自深。

老去身犹依辇毂,春来梦已在山林。

送迎门外无生客,供具囊中有赐金。

莫道二疏踪迹远,古人还恐不如今。

(0)

和石学士予庄韵四首·其三

镜里丛丛白发新,痴心方且学修真。

论文客到常辞出,问性人来不厌频。

短牖南头修竹谱,曲阑东畔酹花神。

夜深篝火寻芝术,勉强支持此病身。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