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嚣去城市,遣闷在川岑。
遂申独往意,行此无尽林。
松篁俨映郁,苍翠邈深沈。
九陇山已见,三生石可寻。
列障围招提,杰阁俯岖嵚。
池光乱塔影,涧流传声音。
龙化井已竭,虎去泉徒深。
周顾信灵迹,迟留多赏心。
念未委尘妄,事可息烦襟。
即理苟已协,何用恋华簪。
避嚣去城市,遣闷在川岑。
遂申独往意,行此无尽林。
松篁俨映郁,苍翠邈深沈。
九陇山已见,三生石可寻。
列障围招提,杰阁俯岖嵚。
池光乱塔影,涧流传声音。
龙化井已竭,虎去泉徒深。
周顾信灵迹,迟留多赏心。
念未委尘妄,事可息烦襟。
即理苟已协,何用恋华簪。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游天童山》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前往天童山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与所见所感。
首句“避嚣去城市,遣闷在川岑”点明了诗人逃离都市喧嚣,寻找自然宁静的心境。接着“遂申独往意,行此无尽林”表达了诗人决心独自前往,探索未知的渴望。
“松篁俨映郁,苍翠邈深沈”描绘了山中松竹茂盛,绿意盎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九陇山已见,三生石可寻”则暗示了诗人深入探索,发现了更多自然奇观。
“列障围招提,杰阁俯岖嵚”描述了山中寺庙与高耸的楼阁,以及它们与崎岖山势的关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池光乱塔影,涧流传声音”通过水光塔影和山涧流水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
“龙化井已竭,虎去泉徒深”以龙井干涸、虎去泉深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历史的变迁。“周顾信灵迹,迟留多赏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欣赏,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之情。
最后,“念未委尘妄,事可息烦襟”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烦恼的解脱与超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即理苟已协,何用恋华簪”则表达了诗人对道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春阳蔼初暄,宿雨散晴雾。
虚室湛冲融,研书感崇慕。
新流漾薄风,密藓留闲步。
园鸟鸣曙柯,炊烟淡墟树。
夙心际玄迈,逝景惕川赴。
俯睨抱深衷,驰形愧前务。
良猷寡志符,中亮徒潜顾。
饰伪等尘睽,颐贞止安素。
带经农圃间,恬逸自随处。
化育有至功,希言睇先晤。
辞乡苦淫雨,旬日喜初霁。
达曙星汉明,严霜凛寒气。
仆夫戒晨发,解缆火先炽。
狂风初向止,朝旭悦南至。
宿霭散平川,遥烟澹孤屿。
峰回积雪白,滩险寒流细。
野艇溯渔纶,商帆洽凫戏。
洲渚薄欹倾,人烟阒迢递。
征途值岁晏,行迈眷遐睇。
尘网日疏违,危机慨浮世。
束书谢旅贞,百感胡内翳。
君恩戴弥厚,蹇拙愧庸器。
宠渥逾素期,微裨莫涓致。
民彝困蟊贼,管晏渴群睨。
顾念衰朽侵,何由觌经济。
汀梅烂始英,崖竹滴空翠。
少慰幽晦情,奚能惬真契。
愿言返驾早,永托丘园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