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晦日同弟观侄津往宝幢哭刑部伯求弟道从茅山泊东林寺弟观有诗三首因次韵·其二寺前即事》
《三月晦日同弟观侄津往宝幢哭刑部伯求弟道从茅山泊东林寺弟观有诗三首因次韵·其二寺前即事》全文
宋 / 陈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劫火不飞处,便如仙洞源。

载秧交野艇,卖笋到僧门。

潮水河分港,南风雨暗村。

家山百里外,回首已黄昏。

(0)
翻译
在劫难逃的地方,仿佛是仙境的源头。
农夫们乘着小舟载着秧苗穿梭于田野,竹笋则送到僧人的住所售卖。
潮水分开河流,在村庄南方形成港湾,风雨交加使得景象昏暗。
家乡在百里之外,回望时天色已近黄昏。
注释
劫火:灾难或劫难中的火焰。
仙洞源:像仙人居住的洞穴源泉,比喻宁静祥和之地。
载秧:装载秧苗。
野艇:野外的小船。
卖笋:出售竹笋。
僧门:僧人的居所,可能指寺庙。
潮水河分港:潮汐导致河流分支形成港湾。
南风:从南方吹来的风。
雨暗村:风雨交加使村庄显得阴暗。
家山:故乡的山。
回首:回头眺望。
黄昏:傍晚时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弟弟在三月晦日一同前往宝幢寺悼念刑部伯,途中经过茅山泊并停靠东林寺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乡村风貌。

"劫火不飞处"暗示了经历过灾难后宁静的景象,可能暗指世事变迁,但此处仍保持着一份超脱或祥和。"便如仙洞源"则形容眼前环境仿佛仙境,清幽而远离尘嚣。

"载秧交野艇,卖笋到僧门"两句生动展现了农耕生活和佛教寺庙的交融,体现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和信仰。"潮水河分港,南风雨暗村"进一步描绘了水路交通和天气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中略带凄凉的氛围。

最后两句"家山百里外,回首已黄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时间流逝的感慨,夕阳西下,回望来时路,不禁让人感到旅途的漫长和人生的短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通过描绘旅途所见,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陈著

陈著
朝代:宋   字:谦之   号:本堂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猜你喜欢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0)

冬日杂诗以仰视皇天白日速为韵·其六

此都号文士,浮躁多不实。

盛名如赖襄,语助未究悉。

黎公昔在兹,求士惟恐失。

芝山岁再会,赋咏积篇帙。

求其粗可者,百十未得一。

善吾有长尾,后起实美质。

吟诗辄晓意,作字且秀洁。

墨江望之夜,烟水上满月。

管弦喧我醉,诘论忘笔舌。

如渠齿方稚,才气已奔轶。

前贤那足畏,好自奋今日。

归来得惆怅,嗜此诚痴绝。

(0)

游金山江天寺

久慕江天寺,今朝锡此临。

山常浮镜面,翠欲滴波心。

龙窟依禅窟,潮音杂梵音。

高僧行道处,不受一尘侵。

(0)

龙门峡道中

出郭二十里,入山千万重。

遥寻瀑布水,忽听松林钟。

石涸樵生路,云开雁过峰。

传闻葛由侣,于此伏虬龙。

(0)

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

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

只怜玄兔千年冷,不见灵槎八月来。

身世飘蓬眼中涕,山河破甑劫馀灰。

人生半世团圆梦,输与月明第几回。

(0)

蝶恋花

窣地重帘围画省,帘外红墙,高与银河并。

开尽隔墙桃与杏,人间望眼何由骋。

举首忽惊明月冷,月里依稀,认得山河影。

问取嫦娥浑未肯,相携素手层楼顶。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