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郦佥事见寄韵·其二》
《和郦佥事见寄韵·其二》全文
宋 / 何梦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半世虚名我误儒,樊中短翅倦南图。

黄尘世路千年改,白发心期四海无。

绩纺妇慵麻褐短,耕锄儿懦豆田芜。

老来万事心灰尽,只愿君王赐镜湖。

(0)
注释
半世:大半辈子。
虚名:虚假的名声。
误儒:误以为自己是儒家学者。
樊中:笼中。
短翅:小鸟的翅膀。
倦南图:厌倦了南方的打算。
黄尘世路:世俗的道路。
千年改:千百年来变化。
白发:白发苍苍。
心期:心中的期盼。
四海无:天下皆可为家。
绩纺妇:纺织的妇女。
慵:懒散。
麻褐短:粗布短衣。
耕锄儿:耕田的孩子。
懦:无力。
豆田芜:豆田荒芜。
万事心灰尽:万事如烟消云散。
只愿:只希望。
君王:帝王。
赐镜湖:赐予隐居的镜湖。
翻译
半生虚名我都错当了文人,笼中的鸟儿厌倦了南方的计划。
尘世的道路千百年来都在变化,而我白发苍苍,心中仍期待着普天之下皆为家。
纺织的妇女懒于做粗布短衣,耕田的孩童无力照料荒芜的豆田。
年老后,万事如灰,只剩下心愿,希望君王能赐予我隐居的镜湖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名为《和郦佥事见寄韵(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个人境遇的无奈。

“半世虚名我误儒”开篇即表明诗人对自己过去追求学问、名誉的反思,觉得是虚度光阴,没有真正的成就。接着,“樊中短翅倦南图”则描绘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顺遂,感到力不从心。

“黄尘世路千年改”、“白发心期四海无”两句,通过对历史变迁和个人衰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哀叹。这里,“黄尘世路”指的是历史长河中的尘埃飞扬,而“白发心期”则是诗人自身经历的岁月流转和无尽的憧憬。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写来反映内心的情感。“绩纺妇慵麻褐短”、“耕锄儿懦豆田芜”两句展示了家庭的贫困和劳作的艰辛。这里,“绩纺妇”指的是家中的女性在进行织布的劳动,而“耕锄儿”则是孩子们在田间帮忙。

最后,“老来万事心灰尽,只愿君王赐镜湖。”诗人表达了到了晚年,对于一切世俗功名都已淡然,只希望能得到君主的恩赐,以此作为安度晚年的象征。在这里,“镜湖”可能暗指宁静平和的生活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易逝以及个人的困顿与希望的情感。

作者介绍
何梦桂

何梦桂
朝代:宋   籍贯:淳安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猜你喜欢

倚楼

西楼吟倚若为情,情似浮云处处生。

翠叠乱山千里阔,红翻晴叶一川明。

散分野色渔村小,斜衬秋光雁阵横。

回望帝乡归未得,芦花如雪绕江城。

(0)

上吴履斋

来则非邪抑是邪,缘堤何必更行沙。

瑟当调处难胶柱,棋到危时见作家。

公论有谁能著脚,事机至此转聱牙。

不如叠嶂双溪下,行对青山坐看花。

(0)

题新繁句氏盘溪·其一

黄尘没车毂,平地得林丘。

花木风光早,陂池烟雨秋。

不弹长剑铗,甘赋大刀头。

九轨利名痼,逢君应少瘳。

(0)

众鸟不喜亦不悲,又复别寻高树枝。

(0)

虞美人

清江一曲君应见。昨夜潮头浅。不争落落斗奇奇。

看取水边寒蕊、雪边枝。日斜疏影还敧倒。

沙上娇鶄老。只今何处有新诗。

好在小春十月、醉翁辞。

(0)

瑞鹧鸪·其三蜡点梅花

柳未回青兰未芽。谁知此物在君家。

绿窗借得先春手,黄蜡吹成耐冻花。

衣麝暗薰香仿佛,山蜂误认影横斜。

凭君说与徐熙道,翰墨从今不足夸。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