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暑甚呼童取车帱障日色戏咏》
《暑甚呼童取车帱障日色戏咏》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古风

油碧作车帱,周遭八九尺。

向来御霜霰,今以顿高壁。

燕京六月天,骄阳酷了得。

炎埃捲白涛,地作龟文坼。

行渴望眢井,无荫可憩息。

居人惮种树,蚊虻之所宅。

炎暑尚可那,蚊虻嘴太螫。

停午火轮飞,家家匿檐隙。

庭庑下布帘,聊以遮日炙。

间有缚高棚,紬箔编丛荻。

余居僦委巷,蜗庐矮且窄。

欲作棚箔遮,千钱亦可惜。

猛然思敝帱,堪与骄阳敌。

先乃擞埃尘,次以清泉涤。

悬梯上屋牙,施绳垂两纆。

展开琉璃幔,恰恰当甔甋。

洞户散郁蒸,兼豁疏棂格。

砌除屏诸有,绀绿摇空碧。

回风捲翠旗,似洒蕉窗色。

又如行风涛,布帆饱半席。

热恼想顿蠲,兴居随以适。

南海蒲葵扇,湘潭斑竹席。

几席虽不良,揩抹净如拭。

笔研差不恶,副以奇书籍。

平头持秃帚,扫灭苍蝇迹。

倦来枕书卧,兴或弄笔墨。

以此閒功课,颓阳易向夕。

纵非羲皇侣,权谢褦襶客。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夏日炎炎,诗人利用油碧车帱遮挡阳光的情景。首句“油碧作车帱”便已点明主题,接着描述车帱的尺寸和用途,“向来御霜霰,今以顿高壁”,从抵御霜雪到放置于高墙之上,形象地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和用途的转换。

接下来,诗人通过“燕京六月天,骄阳酷了得”一句,直接描绘了夏日的炎热,紧接着“炎埃捲白涛,地作龟文坼”更是将炎热的环境渲染得淋漓尽致,仿佛整个大地都在承受着高温的煎熬。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难以找到避暑之处,“行渴望眢井,无荫可憩息”,表达了人们的无奈和渴望。接着,诗人指出“炎暑尚可那,蚊虻嘴太螫”,不仅炎热难耐,蚊虫的叮咬更是让人苦不堪言。

为了避暑,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停午火轮飞,家家匿檐隙。庭庑下布帘,聊以遮日炙。间有缚高棚,紬箔编丛荻”。这些措施虽然简单,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热带来的不适。

然而,对于居住条件较差的人来说,即使有了遮阳的措施,也难以负担制作棚箔的费用,“欲作棚箔遮,千钱亦可惜”。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想到了利用车帱来遮挡阳光,“猛然思敝帱,堪与骄阳敌”。

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如“悬梯上屋牙,施绳垂两纆。展开琉璃幔,恰恰当甔甋”,展现了如何利用车帱来遮挡阳光的过程,以及车帱在遮阳时的效果。

最后,诗人通过“洞户散郁蒸,兼豁疏棂格。砌除屏诸有,绀绿摇空碧。回风捲翠旗,似洒蕉窗色。又如行风涛,布帆饱半席”,进一步描绘了车帱遮阳后的效果,不仅使室内空气流通,还营造出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炎炎夏日时的智慧和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通百姓在炎热夏季的生活状态和应对策略。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后杂言六首·其三

朝礼观世音,夕礼阿弥陀。

不愿乘金台,不愿产莲花。

聊以销宿憯,摄心使不它。

贵人背相笑,禅者面讥诃。

我亦不敢言,自问各如何。

(0)

答赠曹子大同

荆玉游中土,连城不复偿。

武夫迫相淆,璠玙蔽其光。

所以神自泣,黯然思陵阳。

空谷产猗兰,无人自芬芳。

菉葹群来狎,根株不相当。

所以希拂拭,愿登君子堂。

淮南富耆硕,曹子乃其良。

渔猎六代薮,驰骋百氏场。

五十困公车,六十钓沧浪。

著书累万言,不博俸一囊。

鹖雀暮来栖,万目呼凤凰。

窃悲千秋瑞,长铩五色章。

惠而好我音,携我以同行。

知己何必多,寸心暴秋阳。

结交何必早,岁晚见冰霜。

(0)

八哀篇·其五陆尚宝师道

陆公昔射策,天子异其对。

世路方易工,悠然成孤退。

折节酬古欢,畅情在游艺。

既成一家言,聊滋暮年味。

凤德匪遽衰,鸿心终何异。

(0)

石城曲·其一

石城诸郎子,结束种种新。

眼角多留媚,是侬昨夜人。

(0)

谢何登之惠玉兰

扬州何逊最能文,江水东流隔暮云。

我有好峰三十六,玉兰花发正思君。

(0)

次韵荅霍渭厓

西望遥山紫翠铺,篷壶琼岛切清都。

仙才何用东求海,王会仍须绘作图。

金榜日高悬五凤,玉河水满浴双凫。

遭逢若论恩波阔,忆向潇湘万顷湖。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