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矫龙鳞众欲攀,肯随蒿艾老空山。
便教不受栋梁用,犹作光明满世间。
夭矫龙鳞众欲攀,肯随蒿艾老空山。
便教不受栋梁用,犹作光明满世间。
这首诗以“和道傍大松人取以为明”为题,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诗中描绘了一株姿态挺拔、鳞片般的树干引人攀爬的大松树,它拒绝了成为普通蒿艾的命运,选择在空山中独自生长。即使不被用于建造栋梁,它依然散发出明亮的光芒,照亮世间。这不仅是一首赞美松树坚韧不屈、无私奉献精神的诗,也隐喻了诗人自己虽身处官场却保持高洁品质,不为世俗所累,坚持自我价值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大松与蒿艾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沙河岸边秋草白,枣阳城头落日黑。
老兵辛苦践更来,林下税车聊一息。
黄芦飒飒中夜鸣,伥鬼叫啸悲风生。
虎饥得人怒不置,妇急徒手危相争。
直前死力持虎足,呼儿进刀屠虎腹。
但知有夫岂知虎,视之何殊机上肉。
当时一击宁顾躯,惊魂碎骨仍携扶。
九原瞑目已无憾,旧血勿湔身上襦。
千秋节义传乡闾,我犹胆怯见画图。
健妇果胜一丈夫,向来冯妇有不如。
雁荡山东是竹冈,林泉清赏胜沧浪。
人家散处通潮浦,鸡犬成村自雁行。
无数小舟湾柳外,映山红树绕溪傍。
主人惠我游山屐,谢傅情浓乐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