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伯初春日村居》
《次韵伯初春日村居》全文
宋 / 张扩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君新御祥琴,哀调写苫块。

夕衣怆纯素,忍复向綵缋。

春风苦撩人,浪信剪刀碎。

试寻桃李枝,红白已平配。

嗟予老亡聊,屋角委冠佩。

出门如鬼絷,久不历阛阓。

怜君佛屋底,喜客妙占对。

家田半收秫,掀簸出舂碓。

不妨酿春酒,莫及春事退。

要观空洞腹,容我数百辈。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扩在春天乡村居所的生活片段与情感体验。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生活琐事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亲近。

首句“君新御祥琴,哀调写苫块”,以琴声开篇,哀伤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悲痛,引人深思。接着“夕衣怆纯素,忍复向綵缋”两句,通过衣物颜色的变化,暗示着诗人情感的转变,从哀伤转向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春风苦撩人,浪信剪刀碎”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试寻桃李枝,红白已平配”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喜爱,桃李花开,色彩斑斓,平添了几分春意。

“嗟予老亡聊,屋角委冠佩”表达了诗人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与孤独,冠佩象征着身份与地位,屋角堆放的冠佩,暗示着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与怀念。

“出门如鬼絷,久不历阛阓”描述了诗人长时间远离尘世,如同被束缚一般,无法再涉足繁华的市井,流露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寂寞感。

“怜君佛屋底,喜客妙占对”则是诗人对朋友来访的喜悦之情,即使是在简陋的佛屋下,也能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与生活的乐趣。

最后,“家田半收秫,掀簸出舂碓”描绘了农耕生活的场景,诗人关注着自家田地的收获,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与对丰收的期待。“不妨酿春酒,莫及春事退”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享受春日美好之余,也能留住这份快乐与生机。

“要观空洞腹,容我数百辈”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容纳更多的人与事,充满活力与热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感悟,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张扩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彦实,一字子微,德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工诗,词采清丽。崇宁中(公元一一o四年左右)进士。授国子监簿,迁博士,调处州工曹,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寻充馆职。南渡后,历中书舍人。为著作郎时,秦桧赏其诗,迁擢左史,再迁而掌外制。所交如曾糙、朱翌、吕本中辈,皆一代大家。扩著有东窗集四十卷,诗十卷,《宋史艺文志》传於世。
猜你喜欢

钱塘弩

怒涛滚滚排山至,此是英雄不平气。

英雄灵爽岂易降,人中乃有吴越王。

钱王意气迈当世,所贵存心在利济。

裂石穿波强弩开,潮头转向西陵逝。

势如轰雷震山岳,水底蛟龙尽惊避。

宝剑光横十四州,得意难忘根本地。

父老欢呼草木荣,丈夫至此岂无情。

龙飞凤舞应前谶,他年遂作长安城。

陌上花开春复春,钿车零落埋香尘。

至今江口寒潮急,犹似当年射弩声。

(0)

拟古·其一

晦明递循环,倏忽春复秋。

万古同旦暮,群类犹浮沤。

缅维古圣贤,精诚千载留。

其人不可作,其名无时休。

风檐展遗书,慨焉企前修。

(0)

夫子报罢归诗以慰之

君不见,杜陵野老诗中豪,谪仙才子声价高。

能为骚坛千古推巨手,不得制科一代名为标。

夫子学诗杜与李,不雄即超无绮靡。

高唱时时破碧云,深情渺渺如春水。

有时放笔悲愤生,腕下疑有工部鬼。

或逞挥毫逸兴飞,太白至今犹未死。

丰兹啬彼理或然,不合天才有如此。

今春束装上长安,自言如芥拾青紫。

飘然几阵鲤鱼风,归来依旧青衫耳。

囊中行卷锦绣堆,呼镫展读纱窗底。

燕晋山河赴眼前,春秋风月藏诗里。

人间试官不敢收,让与李杜为弟子,有唐重诗遗二公,况今不以诗取士。

作君之诗守君学,有才如此足传矣。

闺中虽无卓识存,颇知乞怜为可耻。

功名最足累学业,当时则荣殁则已。

君不见,古来圣贤贫贱起。

(0)

海棠花

含烟泫露小楼东,脉脉无言媚晚风。

好似沈香亭畔醉,阑干十二倚娇红。

(0)

暮春晚晴

西湖暮春天,连绵雨不歇。

草色浓如烟,柳丝重欲折。

今兹睹新晴,寻芳闹蜂蝶。

归云意迟迟,斜阳半明灭。

倚槛澹忘言,悠然自怡悦。

晚花散馀香,帘卷一钩月。

(0)

闺中閒咏

竹院萧萧人语空,夜来风雨太匆匆。

侵晨独倚阑干角,閒数池莲几朵红。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