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债未全无,惜春心尚有。
喜闻幽兰臭,寻过东山口。
披丛见孤芳,正似得佳友。
小锸破苍藓,护致归座右。
秀色逼尘埃,清芳动窗牖。
爱媚固无厌,嗟惜亦云久。
今为花木者,贵重无与偶。
第能吐青红,贡献率奔走。
官舟塞古汴,往往载蒲柳。
尔何守幽林,国香空自负。
所幸无改芳,可使名不朽。
眼债未全无,惜春心尚有。
喜闻幽兰臭,寻过东山口。
披丛见孤芳,正似得佳友。
小锸破苍藓,护致归座右。
秀色逼尘埃,清芳动窗牖。
爱媚固无厌,嗟惜亦云久。
今为花木者,贵重无与偶。
第能吐青红,贡献率奔走。
官舟塞古汴,往往载蒲柳。
尔何守幽林,国香空自负。
所幸无改芳,可使名不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前山寻兰》,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眼债未全无,惜春心尚有”揭示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接着,“喜闻幽兰臭,寻过东山口”写出了诗人因喜爱兰花的香气而特意前往东山寻找。
“披丛见孤芳,正似得佳友”运用比喻,将兰花比作知己好友,表达出诗人对兰花的独特情感。“小锸破苍藓,护致归座右”描述了诗人小心翼翼地挖掘兰花的情景,显示出他对兰花的珍视。接下来的诗句“秀色逼尘埃,清芳动窗牖”赞美兰花的美丽和香气,即使在尘世中也能清新动人。
诗人感慨“爱媚固无厌,嗟惜亦云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深沉持久。他批评那些只看重权势地位的人,如“官舟塞古汴,往往载蒲柳”,而忽视了兰花这样的国香。最后,“尔何守幽林,国香空自负”表达了对兰花坚守幽静山林,保持其高洁品质的敬佩,同时也暗含对兰花无人识其价值的惋惜。
然而,诗人以“所幸无改芳,可使名不朽”结尾,认为兰花的清香和美德不会因时光流逝而改变,它的名声将会因此永垂不朽。整首诗通过寻兰的过程,寓言式地传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崇尚和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