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子耽幽僻,西山住五年。
读书秋树下,蹑屐乱峰前。
酒忆邻僧送,诗从野客传。
临图怀往事,丘壑故清妍。
旷子耽幽僻,西山住五年。
读书秋树下,蹑屐乱峰前。
酒忆邻僧送,诗从野客传。
临图怀往事,丘壑故清妍。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题旷子西山读书图》描绘了一位隐士沉浸于自然与书籍中的生活情景。"旷子耽幽僻",开篇即刻画了主人公对宁静偏远环境的深深喜爱,"耽"字流露出他对这种生活的执着和沉醉。"西山住五年"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隐居时长,显示出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坚守。
"读书秋树下",画面转向他在秋意盎然的树荫下研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学习氛围。"蹑屐乱峰前"则描绘他漫步在峰峦之间,足履轻巧,自在逍遥,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酒忆邻僧送,诗从野客传",通过酒和诗,展现了他与周边僧侣和乡野之人的交往,既有邻里间的深情厚谊,也有精神上的交流与传承。这几句体现了他的社交圈子虽小,但情感深厚,生活充实。
最后两句"临图怀往事,丘壑故清妍",诗人看着画作,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感叹山川沟壑的清秀之美,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隐士的恬淡生活,展现出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魏公好色不知足,爱子已为张绣戮。
归来不悔旧时差,临河更把高台筑。
台上美人如万花,日日歌管声諠哗。
老瞒自欲比西伯,内则何似周王家。
当时美人浪自许,各逞新妆奉新主。
岂徒媚惑令主昏,冶容诲淫吾不与。
君不见邺中长想二乔来,有心不到黄公女。
石池本清冽,映日更明透。
畜鱼不得藏,巨细百尾凑。
在水若空游,一一见肥瘦。
又若在镜中,鳞鬣无差谬。
旅往还旅来,人饵口即就。
洋洋得其所,何如浴沂秀。
深契濠上观,肯袭如棠陋。
心赏失归途,昏云黯孤岫。
送归燕,送归燕,秋社今年又一遍。
明年春社是来时,隔不半年仍复见。
送归燕,送归燕,似把人家作邮传。
来时不是慕富贵,去日曾非弃贫贱。
口喃喃,尾涎涎,意与主人相眷恋。
对语殷勤杨柳楼,双飞再四梧桐院。
楼中院中有宾客,主人日日开高宴。
酒杯去手易肺肝,酒杯在手革颜面。
若将燕子比人情,燕子年年情不变。
搰蛟不肯居西湖,穹窿山中潜作都。
千年杂与草木处,土膏沁骨苍皮粗。
雪中挛拳冻欲死,老腊又仗春风稣。
今年苦遭斤斧厄,左股割落从樵夫。
幽灵暗泣天亦黑,十斛清泪含明珠。
抱材肯受爨下辱,失势岂分沟中污。
韩湘直费百金买,何啻网著青珊瑚。
挑回市上骇众目,儿女争看来喧呼。
还疑神物有变化,白日闭户防逃逋。
金绳两道锁纽壮,禁止更插碧玉壶。
主人尚恐莫长守,请我写作流芳图。
高堂雪壁照清影,此屋此图何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