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壑逐飞鸟,持觞送归鸿。
不解世俗书,稽古何所蒙。
久矣川效珍,矧兹山不童。
应容陶隐居,佳眠听松风。
寻壑逐飞鸟,持觞送归鸿。
不解世俗书,稽古何所蒙。
久矣川效珍,矧兹山不童。
应容陶隐居,佳眠听松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彭创作的《以形模妇女笑度量儿童轻为韵赋十诗》系列中的第九首。诗中描绘了诗人追寻山谷、追逐飞鸟、饮酒送别归鸿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
首句“寻壑逐飞鸟”,诗人独自在山间行走,寻找幽静的山谷,追逐着自由飞翔的鸟儿,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接着,“持觞送归鸿”一句,诗人手持酒杯,目送南归的大雁,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远方和未来的憧憬。
“不解世俗书,稽古何所蒙”,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传统知识的质疑与反思,他似乎在说,自己不懂那些所谓的“世俗之书”,而是在探索古人的智慧,但这种探索又让他感到困惑,不知有何收获。这反映了诗人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深度思考。
“久矣川效珍,矧兹山不童”,这两句转而描写自然景观,长久以来,江河展现了丰富的宝藏,而此处的山峦却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没有枯竭。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永恒。
最后,“应容陶隐居,佳眠听松风”两句,诗人希望像东晋时期的隐士陶渊明一样,找到一个宁静的地方,安心睡眠,倾听松林间的微风。这不仅是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也是对自己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即远离尘嚣,亲近自然,享受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知识探索的执着、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学意味的作品。
十年才一觉,东华梦、依旧五云高。
忆雉尾春移,催吟芍药,魑头晚直,待赐樱桃。
天颜近,帐前兮玉弝,鞍侧委珠袍。
罢猎归来,远山当镜,承恩捧出,叠雪挥毫。
宋家墙东畔,窥闲丽,枉自暮暮朝朝。
身逐宫沟片叶,已怯波涛。
况爱闲多病,乡心易逐,阻风中酒,浪迹难招。
判共美人香草,零落江皋。
拥炉人倦,向煮雪声中,坐愁愁坐。巡檐数朵。
为丁宁玉笛,莫教吹破。酷爱高寒,纸帐一番清课。
肯闲过。不律隃糜,那禁慵堕。旧约何曾果。
记徙倚朱楼,迷藏香径。延缘画舸。
正离魂欲接,断烟横锁。怕梦醒时,盼煞满城灯火。
问谁个。掩纱窗、更愁于我。
城阙九重,山河千里,烟花分外便妍。
舞榭妆楼,何人闲过春天。斗鸡走马争先。
看玉河桥畔,鸣珂穿柳,刺梅园里,弄管调弦。
京华旅食,紫陌红尘,春衣典尽,酒舍因缘。
新丰羽骑,官家校猎城边。
灯火归来,绕鞍鸡兔,满臂乌鸢。谩高眠。
试听邻家笛,张宴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