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郊落日映雕戈,猎骑吹笳尽渡河。
故里葵生金井干,空城雀啄玉山禾。
闺中梦逐啼莺断,塞上书凭旅雁过。
归到酒泉已头白,从军偏是少年多。
寒郊落日映雕戈,猎骑吹笳尽渡河。
故里葵生金井干,空城雀啄玉山禾。
闺中梦逐啼莺断,塞上书凭旅雁过。
归到酒泉已头白,从军偏是少年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充满了苍凉与悲壮之感。首联“寒郊落日映雕戈,猎骑吹笳尽渡河”以夕阳映照下的边塞战场为背景,通过“雕戈”、“猎骑”和“吹笳”的形象,展现了战争的紧张与残酷。接着,“故里葵生金井干,空城雀啄玉山禾”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战后的荒凉景象,葵花在废弃的井边生长,空城中只有麻雀啄食残存的作物,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荒芜。
“闺中梦逐啼莺断,塞上书凭旅雁过”则从家庭的角度出发,表达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闺中女子的梦境被啼莺打断,暗示了她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而家书只能通过旅雁传递,反映了通信的不便和战争的阻隔。最后,“归到酒泉已头白,从军偏是少年多”揭示了战争对士兵的摧残,即使回到故乡,也已是白发苍苍,而参与战争的多是年轻的生命,表达了对战争无情的感慨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成功地刻画了战争的残酷与后方的凄凉,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深切渴望。
彼美清修士,幽居屏俗喧。
藏名栖白社,托迹寄青门。
湖海情偏切,风云思独存。
玄谈珠洒落,丽藻凤飞翻。
案上书千卷,床头酒一尊。
虚窗鸣翠筱,曲径长荒荪。
王粲才何逸,袁安道自尊。
四愁今已赋,七启更须论。
污血终难困,龙光岂受昏。
天衢去不远,杼翼任高鶱。
浩荡湖光迥,虚涵河汉明。
万峰朝霭净,一苇客帆轻。
地跨三吴胜,江连七泽平。
鱼龙时隐见,舟楫互纵横。
日月浮金晕,风波激玉声。
方壶晴掩映,圆峤远峥嵘。
阳鸟寒依渚,残虹夕抱城。
感时思击楫,俯念愧登瀛。
塞北犹防□,江东未解兵。
艰危堪涕泪,回首忆神京。
行游策轻车,逍遥入仙家。
江流抱层城,三市溢繁华。
修风扇微和,东皋被丹霞。
好鸟鸣芳丛,流声一何喈。
嘉宾谐夙晤,张筵蔟奇葩。
杂沓促飞觞,妙曲间清笳。
胜会岂有常,且复乐无涯。
谑浪欢既醉,言归日云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