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送秋来、双桧寒阴。
桧堂寒,香雾碧,帘箔清深。
放衙隐几,谁知共、云水无心。
望西园,飞盖夜,月到清尊。为诗翁、露冷风清。
退红裙,云碧袖,花草争春。
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
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送秋来、双桧寒阴。
桧堂寒,香雾碧,帘箔清深。
放衙隐几,谁知共、云水无心。
望西园,飞盖夜,月到清尊。为诗翁、露冷风清。
退红裙,云碧袖,花草争春。
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景,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况味的感悟。诗人以清新隽永的笔触,勾勒出一副秋日山水间的宁静与孤寂。
“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开篇即以壮丽的景象引入画面,水边的山峦,云端的流水,以及初现的烟霭林木,一副生机勃勃的秋色。
“送秋来、双桧寒阴。”随后诗人笔锋一转,秋意渐浓,双桧树下投射出淡淡的寒影,似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
“桧堂寒,香雾碧,帘箔清深。”接着是对室内景象的描绘,桧木构筑的厅堂中弥漫着冷气,室内香雾缭绕,帘幕低垂,营造出一片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放衙隐几,谁知共、云水无心。”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将自己的身心融入自然之中,与云水相伴,却又无牵挂,无所谓的心态。
“望西园,飞盖夜,月到清尊。”面对着西园的方向,夜幕低垂,月光洒落,一种超脱尘俗、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油然而生。
“为诗翁、露冷风清。”诗人以此自称,表明自己是那位在露冷风清中吟咏诗篇的隐者,抒发着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赞赏。
“退红裙,云碧袖,花草争春。”随后,诗人笔触转向季节更替,春意渐浓,衣衫间散发出的香气,与云端轻拂的碧绿色调相映照,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
“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结尾处,诗人以温馨的情谊,劝说隐者应当好好享受眼前的美好,不要辜负了这份得之不易的人生况味,让风月成为留住心灵的佳境。
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人生情趣的细腻把握,通过对景物的精妙描绘和内心世界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的高远情怀与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