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隔轮□,寂无廛市喧。
还疑漆园翁,傲吏见亦偏。
昨宵铁桥梦,归入罗浮山。
仙人酌紫霞,一醉遂忘还。
了了胸中景,那容着语言。
幽居隔轮□,寂无廛市喧。
还疑漆园翁,傲吏见亦偏。
昨宵铁桥梦,归入罗浮山。
仙人酌紫霞,一醉遂忘还。
了了胸中景,那容着语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与心灵境界。诗人以“幽居”开篇,强调隐士所处环境的宁静与隔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尘世的纷扰。“寂无廛市喧”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隐居生活的清静与内心的平和。
接着,“还疑漆园翁,傲吏见亦偏”,这里引用了庄子及其弟子的典故,将隐士比作庄子笔下的漆园吏,暗示隐士不仅在物质上远离尘世,在精神上也保持着高洁与独立,即使面对世俗的官员,也能保持自己的傲骨与清高。
“昨宵铁桥梦,归入罗浮山”两句,运用梦境与神话传说,表达了隐士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铁桥梦象征着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而罗浮山则是道教仙境的代表,隐喻着隐士追求的精神世界与理想生活。
“仙人酌紫霞,一醉遂忘还”描绘了隐士在仙境中与仙人共饮的情景,紫霞代表着仙气与纯净,一醉忘返则体现了隐士对这种超凡脱俗生活的沉迷与不舍。
最后,“了了胸中景,那容着语言”总结了隐士内心世界的清晰与纯净,暗示了言语难以完全表达其深邃的思想与情感,强调了心灵体验的独特性与不可言传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展现了隐士追求自由、超脱与纯净生活的理想状态,以及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回銮经古县,怀古周道左。
胡乃尧母同,易名始自我。
圣母及圣子,相望丛祠妥。
风雨晦暝中,慈孝欢如昔。
蜡腊走乡农,鸡豚荐香火。
三代犹斯民,直道终无堕。
夸大自名门,钩弋遭坎坷。
其子胡为情,行权过险果。
孝武固寡恩,吕雉实肇祸。
忆昔武功身不用,南走江津作游弄。
江风海月四天垂,中有琵琶声一纵。
清浊都忘身后名,轩裳那计当年重。
世閒从此有康山,二百馀年存屋栋。
江君新葺作阶墀,千岁虬龙今始种。
每来放鹤羽如轮,缥缈云霄思独控。
扬州三面邗沟上,中阜独临天宇空。
风前帆影入城来,天际斜阳低首送。
台省两贤皆鸷鹗,舍人文笔真苞凤。
淮南芍药落花时,记入层轩留玉鞚。
独余不饮复无诗,应愧主人开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