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琐吴山,重阳近、满城风雨。
层楼外、摩挲病眼,尚堪延伫。
采菊有谁忘世虑,催租底事妨诗句。
纵乌巾、潦倒不禁秋,犹能赋。村隐隐,牛羊路。
烟冉冉,蒹葭渡。是几番兴废,几番今古。
世乱可堪逢节序,身闲犹有余风度。
且凭高、呼酒发狂歌,愁何处。
云琐吴山,重阳近、满城风雨。
层楼外、摩挲病眼,尚堪延伫。
采菊有谁忘世虑,催租底事妨诗句。
纵乌巾、潦倒不禁秋,犹能赋。村隐隐,牛羊路。
烟冉冉,蒹葭渡。是几番兴废,几番今古。
世乱可堪逢节序,身闲犹有余风度。
且凭高、呼酒发狂歌,愁何处。
这首元末明初的《满江红·丙午重阳前二日雨霁,泗泾倚阑望九山》描绘了重阳佳节前雨后初晴的景象。诗人身处吴地,满城风雨过后,云雾缭绕中的吴山显得更加静谧。他登高远眺,尽管身体略有不适("摩挲病眼"),但仍兴致勃勃地欣赏这秋景,试图忘却世事烦忧("采菊有谁忘世虑")。
然而,生活的现实并未完全被诗意隔绝,催租的声音提醒着诗人世俗的责任("催租底事妨诗句")。尽管生活潦倒,但诗人仍保持着文人的风骨,即使面对秋意,也能吟诗作赋("乌巾"、"犹能赋")。乡村景色宁静,牛羊悠然,烟雾弥漫的芦苇渡口,展现出一种沧桑变迁的感觉("村隐隐,牛羊路。烟冉冉,蒹葭渡")。
在这样的时局下,诗人感叹世事的动荡与节日的更迭("是几番兴废,几番今古"),同时庆幸自己虽然身陷闲暇,但仍保有高雅的风度。最后,诗人借登高之机,借酒浇愁,放声高歌,将心中的愁绪寄托于无尽的秋空("呼酒发狂歌,愁何处")。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怀,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顿和世事变迁时的复杂心境,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有深沉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