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征隐士,唐年访逸人。
还言北山曲,更坐东河滨。
枌榆三晋地,烟火四家邻。
白豕祠乡社,青羊祭宅神。
拓畦侵院角,蹙水上渠漘。
卧病刘公干,躬耕郑子真。
横裁桑节杖,竖剪竹皮巾。
鹤警琴亭夜,莺啼酒瓮春。
颜回惟乐道,原宪岂伤贫?
藉草邀新友,班荆接故人。
市门逢卖药,山圃值肩薪。
相将共无事,何处犯嚣尘!
汉朝征隐士,唐年访逸人。
还言北山曲,更坐东河滨。
枌榆三晋地,烟火四家邻。
白豕祠乡社,青羊祭宅神。
拓畦侵院角,蹙水上渠漘。
卧病刘公干,躬耕郑子真。
横裁桑节杖,竖剪竹皮巾。
鹤警琴亭夜,莺啼酒瓮春。
颜回惟乐道,原宪岂伤贫?
藉草邀新友,班荆接故人。
市门逢卖药,山圃值肩薪。
相将共无事,何处犯嚣尘!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展现了王绩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汉朝征隐士,唐年访逸人”以历史为背景,引出对隐居生活的赞美。接着,“还言北山曲,更坐东河滨”,描绘了隐士们远离尘嚣,栖息于山水之间的宁静生活。
“枌榆三晋地,烟火四家邻”展现的是隐士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他们生活在一片片榆树之下,与周围村落的烟火气息为邻。通过“白豕祠乡社,青羊祭宅神”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士们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和对传统信仰的尊重。
“拓畦侵院角,蹙水上渠漘”则描绘了隐士们在田间劳作的景象,他们不仅耕种,还巧妙地利用地形,开辟出菜园,甚至让水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卧病刘公干,躬耕郑子真”两句,诗人借用了历史上的两位隐士——刘公干和郑子真,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鹤警琴亭夜,莺啼酒瓮春”描绘了隐士们闲适的生活情趣,无论是夜晚的鹤鸣,还是春天的莺啼,都增添了生活的诗意。而“颜回惟乐道,原宪岂伤贫?”则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精神富足的重视,即使物质条件简陋,也能自得其乐。
最后,“藉草邀新友,班荆接故人”展现了隐士们与朋友相聚的温馨场景,他们不拘形式,简单而真诚。通过“市门逢卖药,山圃值肩薪”两句,描绘了隐士们与外界的互动,既保持了独立性,又不失与世人的联系。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恬静,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往忆乌衣郎,北走彭门道。
六年隔音容,万事挂怀抱。
相思枉停云,尺纸开小草。
为言清夜梦,莞尔同一笑。
黄楼渺天末,路远何由到。
我亦仰屋梁,恍若落月照。
神交见颜色,此理固良妙。
抚事思少年,相期在嵩少。
是时海内安,王师未征讨。
尚有丘壑姿,可寄沮溺傲。
一从胡雏骄,斯民困征调。
一死抗贼徒,奇祸发词藻。
造物苦见憎,与俗坐殊好。
微躯此栖迟,长夜悲静悄。
苍狗变浮云,世事那可料。
伤心埋白玉,急景转飞鸟。
幸此好事人,遗编为倾倒。
老眼倏巳明,权门益慵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