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横湖》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横湖》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段,从教匹练写秋光。

(0)
注释
贪看:过分地欣赏。
翠盖:翠绿的荷叶。
红妆:美丽的花朵。
湖边一夜霜:湖边整夜的霜冻。
卷却:卷起。
天机:自然的巧妙安排。
云锦段:像云锦般的美丽图案。
匹练:白色的绸缎,此处比喻秋水。
写秋光:映照出秋天的景色。
翻译
我沉迷于观赏那翠绿的荷叶簇拥着美丽的花朵,
竟未察觉湖边已经下了一整夜的霜。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横湖》。我们来细致分析一下这四句诗。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美丽景色的赞赏和沉醉。翠盖指的是树木的绿叶,红妆则是花朵的颜色。诗人被这迷人的风光所吸引,以至于没有注意到湖边已经覆盖了一层霜冻。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忘我。

“卷却天机云锦段,从教匹练写秋光。”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造化能力的赞叹。天机指的是自然界运行的规律,云锦段则比喻自然界绚烂多彩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将自然界比作织物,强调了自然之美是无与伦比的。此外,“从教匹练写秋光”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捕捉住这份美好,并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中的一部分。

整首诗以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艺术创作的渴望贯穿始终,展现了苏轼在观察生活、感受自然方面的深刻洞察力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热忱。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寄题项圣予卢溪书院

中兴天子旌义门,荣光犹足昌弟昆。

家庭衮衮义子孙,下相郎君开义塾。

美意非徒淑姻族,乡里烝烝义风俗。

乃翁固喜儿读书,更喜它人与儿俱。

儿今不替翁之初,人人忠孝书绪馀。

初唐元勋几卿相,游学岂无他绛帐。

姓名半出多显扬,河汾便是卢溪样。

(0)

代人题琼守归疆堂

前朝列圣规模大,雨露涵濡山海外。

椎卉之民半冠带,恬不复它馀百载。

前守诸公方略偏,藩篱漫浪耳目前。

版图之地半腥膻,恬不复谁馀百年。

白囊新报潢池弄,诏公借我海南重。

金鼓戒严曾未动,汶阳田已归禹贡。

功成不居颂者谁,乐石虽坚有泐时。

亘千馀里儿童知,牢不可解去后思。

归欤更了中原事,抵掌挈还河朔地。

竹书不尽帛相继,回头今刻公之细。

(0)

小憩月华寺问智药眉山两公遗迹

韶溪经其前,曹溪纬其背。

峥嵘两溪间,月华得吾爱。

开山不知谁,立屋已忘代。

寺碑兵火馀,断石犹未废。

始淂智药公,与法作无碍。

梁题烟煤中,残墨犹未败。

始得眉山公,与寺为不坏。

馀诗谩赘疣,满壁空癣疥。

我生迟百年,生与眉山背。

鸟为娇人声,山作傲物态。

老大堂头僧,曾受智药戒。

试从言下挑,要看急中对。

寺以月华名,中包法沙界。

方当月未生,敢问华安在。

得月而忘华,堂头大机械。

更和月也忘,始出机械外。

(0)

送管长源之子光祖往谒周益公

齿德两峥嵘,严君汉伏生。

勖哉恢学力,行矣赫家声。

一代道宗主,三朝人老成。

金篦容刮膜,管取眼增明。

(0)

雨霁宿荐福寺遣问寺僧

松筠邀我梵王宫,耳目俱醒骨肉融。

风雨收声禅入寂,烟云敛色法归空。

出浮沤外不生灭,从浩劫来无异同。

问数比丘皆卷舌,舌虽不卷亦无功。

(0)

仲春既晴复雨

东君无力破天悭,红紫遭时得志难。

多可幸然风借暖,少恩伤是雨遗寒。

云云无谓莺情沮,仆仆何之蝶意阑。

烂赏未酬无愠见,计春之日限犹宽。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