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水背山地,延清致爽居。
爱僧非佞佛,酌酒且论书。
树态生风后,峰容濯雨馀。
维摩逢覆釜,得意两如如。
面水背山地,延清致爽居。
爱僧非佞佛,酌酒且论书。
树态生风后,峰容濯雨馀。
维摩逢覆釜,得意两如如。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雅致的生活场景,诗人身处面水背山的居所,追求清幽与宁静。首句“面水背山地,延清致爽居”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高远,仿佛远离尘嚣,独享自然之美的意境。接着,“爱僧非佞佛,酌酒且论书”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僧侣的尊敬而非谄媚于佛,以及在饮酒之际与友人探讨书籍的雅趣,体现了其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高洁。
“树态生风后,峰容濯雨馀”描绘了风吹过树木,留下轻盈的姿态;雨后山峰,更显出其洗尽铅华的清丽。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最后,“维摩逢覆釜,得意两如如”引用了佛教中维摩诘菩萨的故事,以覆釜比喻生活的困境或挑战,表达了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达到“得意两如如”的境界,即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人物活动及内心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的精神世界——和谐、超脱与内心的平和。
桐溪恩上人,留遗盈束纸。
初疑龙蛇奋,不敢傲睨视。
呜呼汶阳翁,父子传心旨。
手泽落世间,枯尽几砚水。
言言关世运,字字穷物理。
悲风飒双鬓,涕泪挥不止。
思超汉魏高,人可晋唐似。
逸态出天然,凛若对英峙。
此时吟啸者,跌荡何可比。
卷舒手不停,光芒射桯几。
下取防六丁,急寘空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