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我疑山头即天上。
扪萝蹑磴到山巅,又如平地望青天。
始知天高百万应无极,幕阜苍苍一拳石。
洞庭八百古所传,对此遥看如镜圆。
若还更上三万丈,那知天下有山川。
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我疑山头即天上。
扪萝蹑磴到山巅,又如平地望青天。
始知天高百万应无极,幕阜苍苍一拳石。
洞庭八百古所传,对此遥看如镜圆。
若还更上三万丈,那知天下有山川。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幕阜山的仰望与赞叹,通过对比和想象表达了天高地远的壮丽景象。开篇“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我疑山头即天上”一句,直接点出了山之高峻,让人误以为山顶几乎触及天际,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山峰高度的惊叹。
接着,“扪萝蹑磴到山巅,又如平地望青天”进一步描绘了攀登至山巅后的景象,即使站在山顶,也只感受到与平地仰望天空无异的广阔,这强调了山之高远。
“始知天高百万应无极,幕阜苍苍一拳石”则是诗人在攀登过程中的顿悟,意识到天空的高度远超过眼前的山峰,即便是如此雄伟如幕阜,也不过是宇宙间微不足道的一块石头。
“洞庭八百古所传,对此遥看如镜圆”一句,则将目光转向了洞庭湖,通过“对此遥看”的远眺,感受到湖面如同明镜般的平静与辽阔。这里借用古人对洞庭湖之称谓,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若还更上三万丈,那知天下有山川”则是诗人的豪迈想象,如若能够再攀登更多的高度,或许能发现更多未知的世界和无尽的山川。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诗人心中对于探索与冒险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壮丽与奥秘的深刻感悟和无限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