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子与游灵隐寺吴马诸公同赋》
《与子与游灵隐寺吴马诸公同赋》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片雨挂龙涔,清风啸虎林。

海浮西域至,江插洞天深。

小岭将遥集,名山岂陆沈。

地灵闻水乐,岫隐见云心。

金粟寒应结,香炉回自阴。

藤萝褰窈窕,台殿倚萧森。

石笋高遥笔,莲花净盍簪。

何须怀谢客,俱解越中吟。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灵隐寺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开篇以“片雨挂龙涔,清风啸虎林”两句,生动展现了雨后山林间的清新与生机,龙涔之雨与啸风虎林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海浮西域至,江插洞天深”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灵隐寺所处的地理位置描绘得气势磅礴,仿佛连接着遥远的西域与幽深的洞天。

“小岭将遥集,名山岂陆沈”则表达了对灵隐寺作为名山大川之所在,虽处偏远却依然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人雅士前来探访的感慨。接下来的“地灵闻水乐,岫隐见云心”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灵隐寺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水声潺潺,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金粟寒应结,香炉回自阴”描绘了寺庙内庄严而静谧的景象,金黄色的佛像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庄重,香炉散发的香气在阴凉处弥漫,增添了宗教的神圣感。随后,“藤萝褰窈窕,台殿倚萧森”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内外的植物景观与建筑布局,藤蔓缠绕,台殿错落有致,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

“石笋高遥笔,莲花净盍簪”两句,以石笋比作高远的笔墨,莲花象征着清净与高洁,形象地表达了对灵隐寺独特魅力的赞美。最后,“何须怀谢客,俱解越中吟”一句,借用了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认为无需特意追寻古代文人的足迹,因为灵隐寺本身就已经是值得歌颂和赞美的地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隐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三香·其五

缟袂绡裳细剪裁,满身香露夜徘徊。

洛川流雪罗浮月,尽入唐昌观里来。

(0)

吴孝春大尹游灵岩和韵·其一

不辞行路远,访旧到吴门。

健步登临惬,知心道谊存。

风回林影动,雨霁涧声喧。

更觅栖禅老,三生石上论。

(0)

友竹为华守诚作

纷纷世上多交友,黄金不多交不久。

朝为胶漆暮参商,正以雨云番覆手。

人心不古可奈何,只有此君情最多。

霜馀永保颜色在,风前又觉声音□。

钓帘坐对怡双目,标格萧然美如玉。

羊仲仇仲招不来,迹断红尘清可掬。

忘年既久各任真,碧筒酒满沽青春。

醉中击节咏淇澳,彷佛潇湘逢故人。

(0)

戏书严译小扇

数点山凝晚翠,几家门掩秋晴。

断续林间鸟韵,吾伊树底书声。

(0)

寄味道四绝·其三

官闲犹淂著莱衣,膝下承颜愿不违。

悬想碧桃花树底,锦舆几度日斜归。

(0)

梅竹幽禽

陇梅花发雪晴时,独□疏篁晚色宜。

何事幽禽不归去,应怜冰玉到寒枝。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