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檀越寺中僧,十里香花结未曾。
千古交情在霄汉,几回深浅记蓬瀛。
山前檀越寺中僧,十里香花结未曾。
千古交情在霄汉,几回深浅记蓬瀛。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僧侣与远方友人之间深厚而遥远的情谊。首句“山前檀越寺中僧”,点明了地点与人物,山寺中的僧侣作为诗中的主角,隐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智慧。次句“十里香花结未曾”,通过“十里香花”这一意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美丽与和谐,也暗示了僧侣与外界的联系与影响,仿佛这香气与美景是僧侣精神世界的延伸,未尝有过,却已融入自然与生活之中。
接着,“千古交情在霄汉”,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扩展至极致,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友谊的崇高赞美与敬仰。这里的“霄汉”既指天空之高远,也象征着心灵的广阔与深远,强调了友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同星辰般永恒。最后,“几回深浅记蓬瀛”,则以“蓬瀛”(传说中的仙岛)为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越世俗的情感体验,意味着在无数次的交往中,这份友谊如同仙境一般神秘而美好,让人难以忘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僧侣与远方友人间深厚情谊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与超凡境界的追求和想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与比喻,使得情感表达既深沉又富有诗意,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何日南州寇盗平,省臣经济最关情。
年荒外郡仍移粟,岁晏中原更调兵。
落日荒林馀鸟道,青山白骨少人耕。
风帆历历经行处,万一咨诹慰远氓。
数日无酒饮,閒居谁与娱。
岂惟情怀恶,颇觉文字枯。
乃知古贤达,饮酒恒有道。
陶然乘运化,混混忘机巧。
举世桃李花,松柏摧为薪。
泰华忽破碎,枭獍称鸾麟。
如何今之人,有酒不肯饮。
颦蹙终其身,岂不愚亦甚。
旅寐不能旦,披衣坐床帷。
屋角晓色动,鸟鸣已多时。
起坐出庭际,云物正华滋。
残雪未尽消,群山郁参差。
即此念故园,焉得不怀思。
岂曰无尊酒,足以欢相持。
矧属岁运周,返驾固其宜。
理策望前路,揖君从此辞。
穷檐有稚子,但讶归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