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一以杜,胜事日相因。
移竹听初雨,披花出故人。
石衣行地古,野语隔墙新。
忽笑朝来梦,风尘易水滨。
柴门一以杜,胜事日相因。
移竹听初雨,披花出故人。
石衣行地古,野语隔墙新。
忽笑朝来梦,风尘易水滨。
这首明代诗人顾云鸿的《还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面。首句“柴门一以杜”,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简朴生活的开始,柴扉紧闭,隔绝尘世喧嚣。次句“胜事日相因”,强调每日与自然为伴,享受着田园生活的种种乐趣。
第三句“移竹听初雨”,通过移动竹子的动作,静静地聆听初春的细雨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欣赏。第四句“披花出故人”,则描绘了诗人身披花朵,意外遇见老友的情景,增添了人情味。
“石衣行地古”一句,借石衣(可能是指覆盖在石头上的苔藓)暗示古老而质朴的山野气息,体现了诗人对古朴生活的喜爱。“野语隔墙新”则写出邻里之间的亲切交谈,虽隔着墙,却传递着新鲜的信息和情感。
最后一句“忽笑朝来梦,风尘易水滨”,诗人忽然忆起早晨的梦境,梦中似乎置身于风尘仆仆的都市边,与现实中的宁静山居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短暂怀念,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深深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流露出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尘世繁华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