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种玉。总付与花神,月底深斸。
琢就瑶笄,光映鬓云斜矗。
几度借取搔头,别试汉宫妆束。
风露冷,幽香半襟,淡伫阑曲。亭亭雪艳愁独。
爱粉沁冰筒,须拈金粟。石上那回磨断,争忍轻触。
一自楚客归来,珠履旧游谁续。
秋梦起,残妆半簪坠绿。
瀛洲种玉。总付与花神,月底深斸。
琢就瑶笄,光映鬓云斜矗。
几度借取搔头,别试汉宫妆束。
风露冷,幽香半襟,淡伫阑曲。亭亭雪艳愁独。
爱粉沁冰筒,须拈金粟。石上那回磨断,争忍轻触。
一自楚客归来,珠履旧游谁续。
秋梦起,残妆半簪坠绿。
这首元代张翥的《露华·玉簪》是一首描绘玉簪花的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玉簪的美丽和象征意义。"瀛洲种玉"开篇,暗示玉簪的珍贵,如同仙境中的珍宝。接下来,词人将玉簪比作月下的花神,用"月下深斸"形容其在静谧夜晚的生长,形象生动。
"琢就瑶笄",将玉簪比喻为精美的玉簪发饰,"光映鬓云斜矗"则描绘出佩戴时的华美景象。"几度借取搔头"一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人们对玉簪的喜爱和珍视。"汉宫妆束"暗指玉簪曾被用于宫廷华服,增添了历史的韵味。
"风露冷,幽香半襟",写出玉簪在清冷夜风中散发出的香气,令人陶醉。"亭亭雪艳愁独",以雪白的玉簪自比,表达孤独而高洁的情感。"爱粉沁冰筒,须拈金粟"进一步描绘玉簪的洁白和质感,仿佛能感知其冰凉而细腻。
"石上那回磨断,争忍轻触",表达了对玉簪易损的惋惜,以及对它的小心翼翼。"一自楚客归来,珠履旧游谁续",借楚客归来后的失落,暗示了玉簪主人的变迁,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最后,"秋梦起,残妆半簪坠绿"以秋夜梦境收尾,留下玉簪掉落的一幕,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余韵,展现了词人对玉簪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词以玉簪为载体,寓言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富有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