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百字令·其一》
《百字令·其一》全文
宋 / 刘辰翁   形式: 词  词牌: 念奴娇

少微星小。抚剑气横空,隐见林杪。

夜来宋都如雨,更长得奇哉懰皎。

与汝三龄,览余初度,一语占先兆。

暮年喜见,甲申聚五星照。

堪叹亡国馀民,老人孺子,尔汝霜桥晓。

骑马听鸡朝寂寞,梦入南枝三绕。

洛社耆英,行窝真率,著我真堪笑。

与公试数,开禧嘉定宝绍。

(0)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至元朝初期的文学家刘辰翁创作的一首《百字令·其一》。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生命历程中的悲凉与无奈。

首句“少微星小”开篇便以天文景象设定了诗歌的氛围。少微星是中国古代星官名,位于现在的狮子座附近,这里用来指夜空中的一颗不起眼的小星,可能隐喻着诗人的孤独与渺小。

接着,“抚剑气横空,隐见林杪”则描绘了诗人手持长剑,心中充满激昂之情,却又不得施展,只能在夜色中隐约可见的林间小道上徘徊。这不仅是对个人英雄主义情怀的抒发,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

“夜来宋都如雨,更长得奇哉懰皎”一句,通过宋都(即汴梁,今河南开封)夜晚如同细雨般的消息传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命运的关切与不安。而“更长得奇哉懰皎”可能是在感叹世事无常,或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

以下几句:“与汝三龄,览余初度,一语占先兆。暮年喜见,甲申聚五星照。”则是诗人回忆早年与友人共同的岁月和志向,现在虽已步入老年,但仍对能够亲眼目睹美好事物感到欣慰。在“甲申”这一年看到天空中五星聚集,似乎预示着某种吉兆。

然而,“堪叹亡国馀民,老人孺子,尔汝霜桥晓。”一句又转而表达了对国家沦丧的哀叹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这里的“霜桥”可能是指早晨冰冷的桥梁,也暗示着诗人的孤独与悲凉。

接下来的几句:“骑马听鸡朝寂寞,梦入南枝三绕。”则描写了诗人在清晨骑马时听到公鸡报晓的寂寥声响,却又不自觉地陷入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思念。

最后,“洛社耆英,行窝真率,著我真堪笑。”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经历和所作所为的自嘲与反省,而“与公试数,开禧嘉定宝绍”则可能是在提及某种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或是对历史的回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个人的情感历程以及时事变迁的描绘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时代感悟。

作者介绍
刘辰翁

刘辰翁
朝代:宋   字:会孟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生辰:1233.2.4—1297.2.12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
猜你喜欢

国清寺

三四百年寺,今来国又清。

若非逢圣祚,徒自有嘉名。

月殿五峰色,风松十里声。

不缘君命束,便好脱尘缨。

(0)

秋日·其三

山静溪回树绿晴,鹭群点点雪分明。

影沉寒水初无意,只是鱼儿独自惊。

(0)

群玉亭

泗滨石窟如蚁族,巧匠琢山如琢木。

不问人家与官舍,轩窗随分作岩谷。

符离城东石更多,天划神刓相倚绿。

当年来过玉局翁,拄杖敲门步幽麓。

翼然危屋谁所兴,赐以嘉名号群玉。

翁家自有小仇池,壶中九华伴孤独。

经行趣尚绝世姿,丑好例皆蒙纪录。

银钩烂烂照无穷,走马来看僵立仆。

是时官梅香正阑,亦有海棠红映肉。

老翁盖棺二十年,世上遗编数遭狱。

只今见字如见人,满眼清风乱庭竹。

想当入海期汗漫,云车屡下仙山曲。

仙山缥缈虚无间,我欲凭之两黄鹄。

(0)

黄守不饮茶

宾客相传无水厄,欣然脱屐上公堂。

涤烦疗渴名虽著,瘠气侵精暗有妨。

梦寐无忧眠可熟,清虚自积体尤强。

樵青竹里管何事,侧听杯行供暖汤。

(0)

冬至后三日与罗楚入倅厅两松下梅花盛开取酒酌石台上思得名手作松梅图·其一

老松鳞甲待拿云,俯视梅花意亦亲。

粉色上参冬岭秀,虬枝下挽越溪真。

乘闲到此能终日,与我来游尽可人。

今代华光古韦毕,生绡一幅两传神。

(0)

天申节诗·其二

明庆晓班催百辟,钧容仙部下层霄。

如今独立薰风里,却听群仙奏九韶。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