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安午饭,无乃复东林。
莲花窥诸品,如发远公心。
点滴六时漏,迢遥三笑音。
僧莫但饶舌,空看何费寻。
胡为安午饭,无乃复东林。
莲花窥诸品,如发远公心。
点滴六时漏,迢遥三笑音。
僧莫但饶舌,空看何费寻。
这首诗描绘了对东林寺的深刻情感与想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东林寺的氛围与历史人物的风采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胡为安午饭”,以问句形式开篇,似乎在质疑为何要在此刻享用午餐,引人思考。接着,“无乃复东林”则直接点明了地点,暗示着东林寺的独特之处。莲花作为佛教中的重要象征,被诗人用来窥探诸品,寓意着深入佛法的探索与领悟,仿佛是远公(东晋高僧慧远)的心声在耳边回响。
“点滴六时漏,迢遥三笑音”两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历史人物的笑声,展现了东林寺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六时漏指的是佛门中早晚课的时刻,而三笑音则是对远公与友人相聚欢笑场景的怀念,体现了东林寺不仅是修行之地,更是友情与智慧交流的场所。
最后,“僧莫但饶舌,空看何费寻”表达了诗人对于东林寺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向往。他告诫僧侣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言语的表面,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体验与感悟。同时,也鼓励人们去探索东林寺的精神世界,不必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或寻找,因为真正的意义往往就在其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林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更传达了对佛法、友情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