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国秋深,关山月落,孤飞杳杳冥冥。
况风高木杪,烟冷芦汀。
异地悲凉已极,故乡消息何凭。
江城砧杵,塞垣笳角,无比凄清。
栖迟何处,惆怅当年,空解脉脉惺惺。
休再说天涯只影,烽火曾经。
别绪抛原不得,吟魂唤也难醒。
谁怜寒杼,较它长笛,添倍伤情。
水国秋深,关山月落,孤飞杳杳冥冥。
况风高木杪,烟冷芦汀。
异地悲凉已极,故乡消息何凭。
江城砧杵,塞垣笳角,无比凄清。
栖迟何处,惆怅当年,空解脉脉惺惺。
休再说天涯只影,烽火曾经。
别绪抛原不得,吟魂唤也难醒。
谁怜寒杼,较它长笛,添倍伤情。
这首清代左锡嘉的《雨中花慢·孤雁》描绘了深秋时节,水乡边关的孤寂景象。月落关山,孤雁在高风中振翅飞翔,烟雾笼罩的芦苇滩上更显凄冷。诗人身处异乡,内心悲凉,思念故乡之情无处寄托,只能听到江城的砧声和塞外的胡笳,倍感凄清。
诗人回忆起往昔,感叹自己形单影只,心潮澎湃却无人理解。他不愿再提烽火战乱的往事,因为那只会加重离愁别绪,无法排遣。别后的情感如寒梭织就的愁绪,比长笛的哀音更为深沉,令人伤感万分。
整首词以孤雁为载体,表达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离乱之苦的深深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