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云宫阙已平芜,东望连天到海隅。
文物六朝兴废地,江山万里帝王都。
只闻丞相夷三族,不见扁舟泛五湖。
遥想永嘉南过日,洛阳风景尽归吴。
倚云宫阙已平芜,东望连天到海隅。
文物六朝兴废地,江山万里帝王都。
只闻丞相夷三族,不见扁舟泛五湖。
遥想永嘉南过日,洛阳风景尽归吴。
这首《上元怀古》由唐代诗人张祜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对往昔繁华与兴衰变迁的深沉思考。
首联“倚云宫阙已平芜,东望连天到海隅。”以“倚云”形容昔日宫殿之高耸入云,而今却已荒芜,满目苍凉,通过空间的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接着“东望连天到海隅”一句,将视线拉远,展现出广阔无垠的景象,暗示着历史的深远与辽阔。
颔联“文物六朝兴废地,江山万里帝王都。”承上启下,将视角从具体的宫阙转向更宏大的历史背景。六朝兴衰的历史在此被概括为“文物”的象征,江山万里则代表了帝都的广阔与辉煌,强调了历史的更迭与帝国的兴亡。
颈联“只闻丞相夷三族,不见扁舟泛五湖。”转而聚焦于具体的历史人物与事件,通过“夷三族”这一残酷的政治手段和“扁舟泛五湖”的理想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权力斗争残酷性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尾联“遥想永嘉南过日,洛阳风景尽归吴。”以“永嘉南过日”象征历史的转折点,洛阳作为曾经的帝都,其风光最终归于吴国,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与文化影响力的扩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既有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与未来的反思,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历史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刻理解。
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
一身朝北阙,家累守田农。
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
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
忽复隔淮海,梦想在沣东。
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
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
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
方如昨日别,忽觉徂岁惊。
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
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
昔游郎署间,是月天气晴。
授衣还西郊,晓露田中行。
采菊投酒中,昆弟自同倾。
簪组聊挂壁,焉知有世荣。
一旦居远郡,山川间音形。
大道庶无累,及兹念已盈。
紫阁西边第几峰,茅斋夜雪虎行踪。
遥看黛色知何处,欲出山门寻暮钟。
朗月分林霭,遥管动离声。
故欢良已阻,空宇澹无情。
窈窕云雁没,苍茫河汉横。
兰章不可答,冲襟徒自盈。
卧阁枉芳藻,览旨怅秋晨。
守郡犹羁寓,无以慰嘉宾。
野旷归云尽,天清晓露新。
池荷凉已至,窗梧落渐频。
风物殊京国,邑里但荒榛。
赋繁属军兴,政拙愧斯人。
髦士久台阁,中路一漂沦。
归当列盛朝,岂念卧淮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