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戊子元日丹阳道中二首·其二》
《戊子元日丹阳道中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轧轧箯舆猎晓霜,孤征无复共椒觞。

浮生物物身为累,垂老年年节是常。

稍听村田喧鼓笛,遥怜儿女欠衣裳。

于潜西上王干路,苦忆茅柴白酒香。

(0)
翻译
清晨的寒霜中,车轮滚动发出轧轧声,独自出行不再有共饮椒酒的同伴。
世间万物都成为生活的牵累,步入垂暮之年,节日的习俗依然如常。
远处村落的鼓笛声隐约可闻,心中挂念的是孩子们缺衣少穿的情景。
我向着于潜西边的王干路进发,深深怀念那里的茅柴白酒的醇香。
注释
轧轧:形容车轮滚动的声音。
箯舆:竹制的车子。
孤征:孤独的行程。
椒觞:用椒末调和的酒,古人常在节日或宴会上饮用。
浮生:指短暂而无定的生活。
垂老:形容接近老年。
村田:乡村田野。
欠衣裳:衣物不足,指贫困。
王干路:地名,可能指具体的道路。
茅柴白酒:用茅草烧制的酒,味道醇厚。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寒冷早晨独自踏上征途的凄凉情景。首句“轧轧箯舆猎晓霜”生动地刻画了清晨车轮碾压积雪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阴冷萧瑟的氛围,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孤独和艰难的行旅状态。紧接着“孤征无复共椒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日欢聚时光的怀念,"椒觞"指的是古代宴席上用来装酒的器具,这里喻指昔日的美好时光。

“浮生物物身为累”一句则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个人的渺小无力的感慨。"垂老年年节是常"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人生易逝的无奈与哀叹。

接下来的“稍听村田喧鼓笛”转换了情境,诗人开始聆听远处传来的农村乐声,这不仅展示了乡间的热闹,也反衬出诗人的孤寂。"遥怜儿女欠衣裳"则是诗人对远方家中儿女的思念,他们或许还在为温暖的衣物而担忧。

最后,“于潜西上王干路,苦忆茅柴白酒香”两句,诗人提及了自己行走在古道上,对往昔岁月中的简单享乐,如茅柴熏制的食物和纯净的白酒,而产生了深刻的怀念。这里的“苦忆”表达了一种无法释怀的情感。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外征途中对于生活、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悟。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吴兴署中同顾若溪司空徐龙湾太守赋雪中红梅次二公韵·其二

名园幽胜喜过从,梅雪佳辰雅会同。

瑞霭纷披云锦树,明霞缭绕岁寒丛。

虚疑梦入桃源里,错忆诗题杏苑中。

自是瑶台春富贵,玉人沉醉倚东风。

(0)

清明谒陵遂游西山·其六

闻道西山佳胜地,念年劳企欠登临。

好春好日陪仙侣,疏雨疏风度远岑。

绿酒湖亭供永话,幽花石洞覆繁阴。

那知背郭尘嚣外,别有高山流水音。

(0)

闻甘泉师翁游南岳归志喜

只影天南无伴侣,九旬两度下西泷。

壮年风韵今犹是,良夜月明歌更长。

衡岳白云添五色,江门清派满三湘。

湖南豪杰多能者,衣钵今归何处乡。

(0)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其三

清明山务急,四远集纷纷。

雾里縠如雾,云中女似云。

采茶歌自细,隔叶语微闻。

断尽征人目,罗敷正不群。

(0)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其二

冲云迷咫尺,不记旧山腰。

雨骤便高帽,溪深得短桥。

岩花红楚楚,野竹绿萧萧。

多少来游客,春心可奈骄。

(0)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其一

久负西樵约,今朝见四峰。

日中星正鸟,春晚月初笼。

绝径宜山屐,缘溪可水舂。

桃源知不远,花气霭溶溶。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