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春来又两宵,梅花开尽已飘摇。
爱闲多病有谁问,偶景独游无自焦。
门外溪山犹浅浅,床头书册谩昭昭。
细看荣辱云翻雨,未抵幽栖水一瓢。
人日春来又两宵,梅花开尽已飘摇。
爱闲多病有谁问,偶景独游无自焦。
门外溪山犹浅浅,床头书册谩昭昭。
细看荣辱云翻雨,未抵幽栖水一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人日之际,面对春光与自然之美的独特心境。首句“人日春来又两宵”点明时令与节气,春意渐浓,人日之夜,诗人独享春光,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喜悦与期待。接着,“梅花开尽已飘摇”一句,以梅花凋零的景象象征时光流逝,生命短暂,引人深思。
“爱闲多病有谁问”,诗人自述其性喜清闲,却因多病而倍感孤独,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与无奈。“偶景独游无自焦”,在偶然的美景面前,诗人独自游览,内心并无焦躁,显示出其超然物外的心态。
“门外溪山犹浅浅,床头书册谩昭昭”两句,通过对比门外的自然景色与床头的书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对知识的追求。门外的溪山虽浅,但足以让人心旷神怡;床头的书册虽多,却无法满足他对自然的渴望。
最后,“细看荣辱云翻雨,未抵幽栖水一瓢”,诗人将人生的荣辱比作云雨的变幻,强调了世事无常,而他更倾向于像隐居者那样,以简朴的生活为乐。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欲望的淡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自我状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