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江乡吹战尘,叵堪鼙鼓震于邻。
荒城少有飞花处,高冢多无擘纸人。
沙塞榆枯难取火,玉关柳少化为薪。
遥知玉座焦劳处,闲却龙舟阁水滨。
闻道江乡吹战尘,叵堪鼙鼓震于邻。
荒城少有飞花处,高冢多无擘纸人。
沙塞榆枯难取火,玉关柳少化为薪。
遥知玉座焦劳处,闲却龙舟阁水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废墟的图景,通过对比和隐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带来的荒凉与悲哀的情感。开篇"闻道江乡吹战尘,叵堪鼙鼓震于邻",直接传递出战争的消息,让读者感受到战事的紧迫和混乱。
接下来的两句"荒城少有飞花处,高冢多无擘纸人",则是对战后景象的描绘。荒废的城池中难得见到花朵,高大的坟墓旁也不再有人牵挂那些用来祈求平安的纸人。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战争带来的生命消逝和精神空虚。
"沙塞榆枯难取火,玉关柳少化为薪"一联,则从自然环境入手。沙漠边缘的榆树已枯萎不易点燃,玉门关处的柳枝稀少且已经变成可以当柴烧的材料。这两句诗通过对荒凉景象的刻画,展现了战争使得自然生态遭受破坏,生命力在凋零。
最后两句"遥知玉座焦劳处,闲却龙舟阁水滨",则转向远方传来的消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通过“遥知”一词,可以推测诗人并不在战争的现场,但仍能感受到战事带来的焦虑与辛劳。而“闲却龙舟阁水滨”,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繁华如今已成空壳的王权船舰的淡漠和遗憾。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幽深,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毁灭与荒凉,以及诗人内心的悲哀和无奈。
云叶丛阴,烟丝织暝,鸣秋声噤霜钟。
碧海青天何恨,吊影愁侬。
莫是不堪回首,故园月、偏倩尘封。
空延伫,山深夜响,桂子零风。
回溯旗亭旅况,算争传水调,谁与纱笼。
今才算、巢营垤蚁,衣换茅龙。
遥望隔江烟火,归梦绝、倦眼惺忪。
嫦娥笑,霜髭留伴凫翁。
疑听蛮海骇涛声。风静也长鸣。
万龙夭矫拿云动,露爪鳞、薄暝初晴。
头上绿天漏处,碎筛点点繁星。停鞭倚仗影零丁。
衣袂峭寒生。尘缘愿为从游弃,奈留人、总是青青。
移入画图犹欠,溪流并个茅亭。
桥咽花流,碣凭藓篆,苍蝇吊客仍稀。
去矣王孙,萋萋芳草霜欺。
烽烟岭外惊人讯,马首尘、偏向江西。
小朝廷、几日君臣,共穴狐狸。江山又觉今非。
甚弹丸黄土,尚占天涯。风雨灵旗,几多猿鹤飞驰。
杜鹃红到荒坟角,学粤讴、北客题碑。
祝山灵、大壑藏舟,莫任宵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