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幐暇日偶开缄,未觉眉毛落翠岩。
一例江山相对处,便非萧寺也超凡。
行幐暇日偶开缄,未觉眉毛落翠岩。
一例江山相对处,便非萧寺也超凡。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桃花寺行宫题范宽江山萧寺图(其二)》。诗中描绘了在闲暇时光偶然打开画卷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山水与寺庙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超凡脱俗之美的追求。
“行幐暇日偶开缄”,描述了诗人于闲适之日,偶然打开一幅画作的情景。“未觉眉毛落翠岩”,意指在欣赏画面时,诗人并未因画中的景色而产生任何情绪波动,心境平和如常,仿佛连眉毛都未曾落下,形象地表现了画作的宁静之美。
“一例江山相对处,便非萧寺也超凡。”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通过将自然山水与寺庙景象并置,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独特与超越世俗的非凡之处。即使是在寻常的山水之间,也能感受到不同于凡尘的超然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到见解,以及在艺术作品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审美情趣。通过对比自然与宗教场所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