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风物兴堪乘,杰阁凌云共此登。
自谓官轻随旷达,不令人妒见才能。
披襟气爽中宵露,俯槛星摇下界灯。
何处招提可游眺,万山形胜几诗僧。
清秋风物兴堪乘,杰阁凌云共此登。
自谓官轻随旷达,不令人妒见才能。
披襟气爽中宵露,俯槛星摇下界灯。
何处招提可游眺,万山形胜几诗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夜登高望远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联“清秋风物兴堪乘,杰阁凌云共此登”,开篇即点明时令与地点,清秋之景与高阁相映成趣,引出登高之意。诗人与友人一同攀登高阁,共享这秋日的壮丽景色。
颔联“自谓官轻随旷达,不令人妒见才能”,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官职轻薄的自我解嘲,同时也表达了他不以才华自居、不惧他人嫉妒的心态,展现出其旷达的人生态度。
颈联“披襟气爽中宵露,俯槛星摇下界灯”,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登高所见的景象。诗人敞开衣襟,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露水,低头望向栏杆外,只见星辰闪烁,万家灯火映照在地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阔的氛围。
尾联“何处招提可游眺,万山形胜几诗僧”,诗人提出疑问,询问何处有可供游览观赏的寺庙,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和文人雅士相聚之地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诗僧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和文化追求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登高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孽摇产怪鸟,一身戴九头。
一头偶得食,八头争不休。
飞毛复洒血,呀然等雠仇。
九头俱被伤,食卒未入喉。
海凫咍而笑,不思实堪羞。
九头非九身,同源而分流。
得食归一腹,何遽相残蹂。
寄言人间世,斯理须善求。
勿为海凫笑,同室操戈矛。
郑武姜,宠叔段,将启之,俾作乱。
窦太后,怜孝王,欲富贵,同武姜。
酒后戏言心内喜,此时之情可知矣。
入同辇,出同车,称警跸,王膏腴。
袁丝关说王不愉,半途遮刺身首殊。
天子虽不竟梁狱,从兹骨肉情已疏。
野人献牛足生背,六月六日王忽逝。
太后不肯食,涕泣摧心肝。
帝欲杀吾子,哀哉今果然。
女食邑,男分藩,太后说,加一餐。
妇人爱少子,自古皆如此。
君不见,惠文后,长安君不离左右。
烟迷鄂渚,露湿樊山,小春时候。
琥珀才浮,滉漾酒船如绉。月落声随雁柱涩。
影怜人比黄花瘦。最堪愁,把衣香褪了,薄寒初逗。
叹蓬瀛、一番清浅,铅泪消磨,青衫依旧。
擪捺骊珠,喁喁儿女窗窦。
骚屑漫须抛玉笛,欢娱且自拈红豆。
更难忘,屏风立地,个人还幼。
鸿雪偶然留,證前因、抟沙争可常聚。
琴剑一身轻,飘然去、长揖旧时鹓鹭。
万缘是幻,泥人只有情难诉。酒怀诗趣。
除付与,歌楼小红低谱。
年来放浪烟波,惯托兴兰皋,搴芳蘅浦。
吟草满江湖,伤心事、多在灞桥烟雨。
春风杨柳,旗亭又到消魂处。停桡小住。
听笛里阳关,涕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