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壑昨夜雨,千峰霁朝色。
白云何方来,相对澹孤寂。
人烟带长林,僧宇邻蛟室。
落景天际帆,青山鸟边宅。
思同静者论,相期在萝薜。
岩壑昨夜雨,千峰霁朝色。
白云何方来,相对澹孤寂。
人烟带长林,僧宇邻蛟室。
落景天际帆,青山鸟边宅。
思同静者论,相期在萝薜。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云山小景》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的山间画卷。首句“岩壑昨夜雨”展现了山间经历了一场夜雨,透露出清新湿润的气息。接着,“千峰霁朝色”描绘了雨后的阳光透过云层,给群峰披上一层明亮的色彩,显得格外宁静。
“白云何方来,相对澹孤寂”两句,诗人以白云为友,表达出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孤寂感。接下来,“人烟带长林,僧宇邻蛟室”描绘了远处的人家和近处的寺庙,点缀在茂密的树林和似蛟龙腾空的山势之间,增添了生活气息。
“落景天际帆,青山鸟边宅”则将视线转向远方,夕阳余晖映照着天边的船只,而山峦与鸟巢相伴,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最后两句“思同静者论,相期在萝薜”,诗人表达了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隐士在这样的环境中交流思想,寄情于自然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山的静谧之美,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悠悠白云飞,戚戚感我情。
白云行四方,顾我岂惮行。
投袂起番水,荷担指宜城。
所怀再踰秋,计以顷刻成。
远装有书帙,贫囊无金籯。
马羸半徒步,仆瘦复兼程。
天寒雪频飞,山阻路少平。
林端虎豹迹,驿后豺狼声。
我行有所怀,虽壮如孩婴。
入门旅愁破,侍席春风生。
丁宁道怀感,恻怛一坐倾。
我今授汝记,汝当以孝名。
孝能事其亲,荣亦及乃兄。
乃兄久衰矣,山川倦遐征。
归与治尔田,我归耦而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