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宝岩寺寒碧亭二首·其二》
《题宝岩寺寒碧亭二首·其二》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绝句

风吹洞口云,水动山头月。

野老时问人,前村多少雪。

(0)
注释
风吹:形容微风轻拂。
洞口:指山洞的入口处。
水动:水面波动。
山头月:山顶上的月亮。
野老:乡村里的老人。
问人:向他人询问。
前村:前方的村庄。
多少雪:询问降雪的量。
翻译
清风轻轻吹过山洞口,水面泛起波澜月影摇曳。
乡村老者时常询问路人,前边村庄下了多少雪花。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的诗,通过对山野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

“风吹洞口云”一句,以动态的方式捕捉到了自然界中风与云相互作用的情形。这里的“洞口”很可能指的是宝岩寺中的某个洞穴,而“云”则是自然景观中常见的元素,通过风力被吹拂而过,从而在诗人心中唤起了对自然界无尽变化的感悟。

接着,“水动山头月”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诗中的“水”与“月”都是静谧之物,但在此被赋予了动态,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美好。这里的“山头”则像是将时间和空间凝固了,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古老而神秘的自然景观中。

第三句“野老时问人”引入了一个人物——“野老”,这个形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诗中的“问人”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探索。

最后一句“前村多少雪”则带来了一种遥远而又神秘的意象。这里的“前村”很可能是指距离诗人所在位置较远的地方,而“多少雪”则留给读者无限想象。这不仅描绘了景物,更引发人们对过去、记忆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风云水月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灵世界。它展示了诗人王安石在宋代社会中的哲学思考,以及他对于宁静、深远和永恒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题画

杖藜端不染轻尘,野趣天然景物新。

春水风帆一目尽,孰知逝者太华津。

(0)

夏日山庄·其一

日永炎风盛,纯阴在内含。

扶阳求物理,避暑岂幽探。

山静清歊热,泉潆照碧岚。

随时驻步辇,无著亦无贪。

(0)

热河三十六景诗·其三十三双湖夹镜

连山隔水百泉齐,夹镜平流花雨堤。

非是天然石岸起,何能人力作雕题。

(0)

赐吏部尚书宋荦予告还里

久任封疆事,苏台净点尘。

东曹班次重,北阙性情真。

怜旧吟风度,无文饯老臣。

林泉益壮志,当乐故乡春。

(0)

山庄书怀赐大学士

待旦勤勤望雨晴,京南塞北察安氓。

已知云敛无霪潦,未卜田间有稻粳。

八月秋成欢宇内,四方风景解春卿。

大川舟楫同忧戚,更觉凝承信洛英。

(0)

克鲁伦河上流雨后草生

晚从岸曲驻前旌,雨歇行营草怒生。

一望青青河上色,平芜共听马嘶声。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