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柴门午未开,落花依旧满苍苔。
只缘欲了分题债,暂禁山童报客来。
何事柴门午未开,落花依旧满苍苔。
只缘欲了分题债,暂禁山童报客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寞的山居生活画面。诗人以“何事柴门午未开”开篇,似乎在自问也仿佛在向读者发问,为何正午时分,那扇柴门仍未开启?接着,“落花依旧满苍苔”,通过描写满地的落花和青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氛围,同时也暗示着主人的疏离或沉思。
“只缘欲了分题债,暂禁山童报客来。”这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原来,他之所以不开门,是因为正忙于解决一些与诗文创作相关的事情(“分题债”),甚至暂时禁止山童通报访客,以免被打扰。这种对创作的专注和对环境的敏感,展现了诗人艺术追求的执着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人物心理的微妙展现,传达出一种深邃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深深依恋,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感。在繁忙的尘世中,山居生活成为诗人寻求心灵平静和艺术灵感的避风港。
百发百中□,□□□□年。
丹枝如计分,一箭的无偏。
文物兵销国,关河雪霁天。
都人看春榜,韩字在谁前。
南归乘客棹,道路免崎岖。
江上经时节,船中听鹧鸪。
春容含众岫,雨气泛平芜。
落日停舟望,王维未有图。
长江春气寒,客况棹声闲。
夜泊诸村雨,程回数郡山。
桑根垂断岸,浪沫聚空湾。
已去邻园近,随缘是暂还。
一卧四十日,起来秋气深。
已甘长逝魄,还见旧交心。
撑拄筇犹重,枝梧力未任。
终将此形陋,归死故丘林。
秋风已伤骨,更带竹声吹。
抱疾关门久,扶羸傍砌时。
无生即不可,有死必相随。
除却归真觉,何由拟免之。
病起见秋月,正当三五时。
清光应鉴我,幽思更同谁。
惜坐身犹倦,牵吟气尚羸。
明年七十六,约此健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