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窗蕉叶声,几点夜来雨。
梦破不成眠,慨然念终古。
隔窗蕉叶声,几点夜来雨。
梦破不成眠,慨然念终古。
这首诗《不寐》由清代诗人常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中难以入眠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隔窗蕉叶声”,以窗外的蕉叶声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蕉叶的轻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暗示着外界与内心的某种连接。
次句“几点夜来雨”,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意境,雨点轻轻敲打在蕉叶上,滴答声中蕴含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这不仅是一场自然界的雨,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梦破不成眠”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状态——梦境被打破,无法再次入睡。这里不仅描述了生理上的失眠,更深层地反映了精神层面的困扰与挣扎。梦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梦境的破碎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最后一句“慨然念终古”,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与思考。面对无法入眠的夜晚,诗人回溯历史,思考生命的意义与永恒的主题。这里的“终古”不仅指向遥远的过去,也延伸至无限的未来,体现了对时间长河中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夜晚失眠时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时间、梦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月忽飞来随我傍,我还飞入月中央。
如何桂树许多影,不隔永轮些子光。
自古中秋多苦事,非风即雨断人肠。
醉来不信寒欺酒,露湿杯盘冻作霜。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霄月好莫渠孤。
旧传月径圆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新寒催我索衣裘,凉雨凄云摠是愁。
耐冷素娥今老去,夜来桂殿罢中秋。
节里少公事,底忙起侵晨。
望秋怯残暑,及此东未暾。
登山俯平野,万岳皆白云。
身在白云上,不知云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