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共艰难,老友杨明府。
贤令实所赖,拙守何足数。
尚忆纷纭初,天地沸鼙鼓。
穷山古未见,倏忽集万马。
家财吝不捐,宁保杀与掳。
公一无所爱,什器亦遭斧。
我书寄歙山,万卷弃草莽。
即令两秃翁,衣破缺纫补。
独有浩然气,依旧塞□□。
□□白云村,连榻晓共语。
十年共艰难,老友杨明府。
贤令实所赖,拙守何足数。
尚忆纷纭初,天地沸鼙鼓。
穷山古未见,倏忽集万马。
家财吝不捐,宁保杀与掳。
公一无所爱,什器亦遭斧。
我书寄歙山,万卷弃草莽。
即令两秃翁,衣破缺纫补。
独有浩然气,依旧塞□□。
□□白云村,连榻晓共语。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宿包山杨明府宅(其一)》。诗中表达了对老朋友杨明府深厚的情谊和对他品德的赞赏。
"十年共艰难,老友杨明府",开篇即点出与杨明府共同度过了十年的困难时光,强调了深厚的友情。"贤令实所赖,拙守何足数",诗人感慨于杨明府的品德令人依赖,而自己的守护又算得了什么呢?
"尚忆纷纭初,天地沸鼙鼓",这里回忆起初次相识时的情景,那时候天地似乎都在为他们的友谊鸣响。"穷山古未见,倏忽集万马",接下来是对当年壮志凌云、聚集英雄豪杰的场面进行描绘。
"家财吝不捐,宁保杀与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金钱物质的淡然态度,更愿意保护那些珍贵的人和事。"公一无所爱,什器亦遭斧",杨明府则是毫无私心,他的一切都可能被时代的巨轮碾压。
"我书寄歙山,万卷弃草莽",诗人自己的书籍如同寄放在远方的歙山,那么多的卷轴都已经散落在荒野之中。"即令两秃翁,衣破缺纫补",这里描绘了一幅简陋修行的场景,即便是两位头发稀疏的老人,也只是穿着破旧的衣服,用草药来医治伤口。
"独有浩然气,依旧塞□□",尽管世事沧桑变迁,但杨明府那份浩大的志向和高尚的情操依旧如故。"□□白云村,连榻晓共语",最后两句诗通过描绘白云深处的宁静小村,以及与老友相对而坐、共同议论天下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粹友谊和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杨明府品德的颂扬,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它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于高洁人格和纯净友谊的珍视,以及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精神家园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