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稳藤床出郭迟,行行已负白岩期。
澄潭古寺僧常定,老树前朝客易悲。
路远竟随明月至,山空似与素秋宜。
重来拟结骚坛侣,莫使山灵笑后时。
睡稳藤床出郭迟,行行已负白岩期。
澄潭古寺僧常定,老树前朝客易悲。
路远竟随明月至,山空似与素秋宜。
重来拟结骚坛侣,莫使山灵笑后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白岩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首句“睡稳藤床出郭迟”以藤床为引子,暗示诗人从安逸的休息中醒来,缓缓步入外界,却因“出郭迟”而错失了与白岩的约定,流露出一丝遗憾与自责。
接着,“行行已负白岩期”直接点明了错过白岩之约的事实,表达了对未能及时到达的歉意。接下来的“澄潭古寺僧常定,老树前朝客易悲”,通过“澄潭”、“古寺”、“僧常定”、“老树”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路远竟随明月至,山空似与素秋宜”两句,诗人将行程的艰难与最终的抵达相结合,用“明月”与“山空”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夜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平静。最后,“重来拟结骚坛侣,莫使山灵笑后时”表达了诗人希望再次造访此地,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避免让山神笑话自己迟到的意愿,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友情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