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漏山前一色秋,蘋花开处送孤舟。
人言湘水偏流北,不道漓江亦北流。
勾漏山前一色秋,蘋花开处送孤舟。
人言湘水偏流北,不道漓江亦北流。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勾漏山前的景色,以蘋花与孤舟为载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湘水和漓江的流向,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首句“勾漏山前一色秋”,点明地点与季节,勾勒出一幅山色秋意浓烈的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接着,“蘋花开处送孤舟”,将画面进一步丰富,蘋花盛开,点缀在碧波之上,孤舟独行,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抹淡然与独立。这两句通过色彩与动态的结合,展现了秋天山野的宁静与生命的活力。
后两句“人言湘水偏流北,不道漓江亦北流。”则转向对自然现象的探讨。湘水与漓江,都是中国南方著名的河流,诗人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指出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湘水向北流,却忽视了漓江同样也是向北流的。这一转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然规律的思考,提醒我们不应局限于表面现象,而应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与普遍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探索精神。
吾闻卓道士,操节如冰霜。
学窥老庄本,渊然閟光芒。
当时世莫识,落魄依四方。
尝为京洛游,不践声利场。
衣裾卷尘土,独鹤翻南翔。
千里不驻足,飘飘指浔阳。
浔阳多名山,飞仙共徜徉。
晚岁隐城郭,古宫极凄凉。
千金售邻壤,增筑成虚堂。
流尘断四壁,虚白浮中央。
惜哉今已往,吊影空叹伤。
赖有贤弟子,黄冠挺昂藏。
区区慕高格,绰欲传芬芳。
逐客苏太史,堂堂国之良。
言为天下重,墨妙逾圭璋。
为君易华榜,庭户增辉光。
风流满江左,知子非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