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背孔孟言,不敢违传注。
此语虽过激,足袪俗士痼。
古来贤述圣,一间待神悟。
及其笔之书,所见复非故。
忠臣与佞臣,纷纷堕云雾。
宁背孔孟言,不敢违传注。
此语虽过激,足袪俗士痼。
古来贤述圣,一间待神悟。
及其笔之书,所见复非故。
忠臣与佞臣,纷纷堕云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学术权威的态度,认为即使面对孔子孟子这样的大贤言论,也不应盲目遵从传世注解,强调了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即使是古代贤者在记录和阐述圣人教诲时,也可能有所偏差,需要个人通过“神悟”去理解和发掘真理。他进一步指出,历史上忠臣与佞臣往往难以分辨,就像被云雾遮蔽,这暗示了在理解历史人物时需要审慎和深入剖析。
诗中“宁背孔孟言,不敢违传注”一句尤为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立场,宁愿冒着违背经典的风险,也要追求个人的理解和见解,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在清代学术界是颇为难得的。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学术自由和理性判断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