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是皇畿内,迢迢赤县分。
劳生空害道,薄命岂关文。
源水浑迷路,深山迥隔云。
金丹如可就,留此问茅君。
犹是皇畿内,迢迢赤县分。
劳生空害道,薄命岂关文。
源水浑迷路,深山迥隔云。
金丹如可就,留此问茅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茅山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犹是皇畿内”,点明了地点,暗示着虽然身处偏远之地,但仍旧属于帝王管辖的范围之内,流露出一种归属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迢迢赤县分”则进一步描述了道路的漫长与遥远,赤县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广阔的国土,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探索精神。
“劳生空害道,薄命岂关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命运的反思。他认为忙碌的生活并不能真正帮助自己达到修行的目的,而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学问或文采决定,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与超越。
“源水浑迷路,深山迥隔云。”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壮丽与神秘,源水的浑浊与山路的蜿蜒,深山的高耸与云雾的缭绕,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曲折与不可预测性。
“金丹如可就,留此问茅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仙成道的向往,希望能在茅山找到答案,既是对道教修炼的追求,也是对内心世界探索的一种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世界观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