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峰底洞中天,曾共浮丘对掩关。
知道高闲少兼济,折腰从此到人间。
嵩阳峰底洞中天,曾共浮丘对掩关。
知道高闲少兼济,折腰从此到人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嵩阳峰底洞中天",设定了一个仙境般的场景,嵩阳即嵩山,古人认为是道教名山之一,而这里的洞府则如同一片独立的天地。"曾共浮丘对掩关",表达了一种与朋友或知己共同隐居、超脱尘世的意境,浮丘指的是仙人的聚集之所,掩关则是关闭山门,与世隔绝的象征。
"知道高闲少兼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看法,他认为高洁和安闲的生活方式在现实中难以并存,这里可能隐含着对世事的无奈与慨。"折腰从此到人间",则是说自此以后,诗人才开始融入凡尘,与世俗接触,这里的"折腰"是一个比喻,有降低身份、放下架子的意味。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冲突的情感。
浮云蔽中野,徬徨动四顾。
物理有同心,枯株思雨露。
当代觏鸿儒,折旋中矩度。
世道殊古今,交游间新故。
所志在伊吕,慨然发深慕。
穷达自有常,圣贤亦由素。
旦暮无易情,千载通神寤。
凉风谷中来,流泉涧中聚。
抱膝发高吟,忘机下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