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看生石上,倏在太虚中。
停处长依日,飘来不待风。
既能无着碍,一任自西东。
会见从龙去,为霖建大功。
才看生石上,倏在太虚中。
停处长依日,飘来不待风。
既能无着碍,一任自西东。
会见从龙去,为霖建大功。
这首诗《孤云》由明代诗人谢晋所作,通过“孤云”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云的自由与飘逸,以及其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诗中的“生石上”、“太虚中”、“日”、“风”、“着碍”、“龙去”、“为霖”等词语,不仅勾勒出云的动态变化和所在环境,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首句“才看生石上”,描绘了云初现时的状态,仿佛是从岩石间悄然升起,充满了神秘与不可预知性。接着,“倏在太虚中”则展示了云迅速扩散至广阔天空的过程,强调了其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特性。
“停处长依日,飘来不待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云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云似乎总是与太阳相伴,但又不受风力的直接推动,表现了云的自主性和与自然界的微妙平衡。
“既能无着碍,一任自西东”表达了云随心所欲、不受限制的自由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人应当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不受外在束缚的道理。
最后,“会见从龙去,为霖建大功”以云化龙降雨的形象,象征了云最终将贡献其力量,滋润大地,实现其存在的价值。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隐喻,即每个人(如同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使命,最终会以某种方式为社会或世界做出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孤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实现自我价值。
薄游至西江,东南逢二妙。
本是同门友,同心复同调。
乐奏金玉声,情深知仁乐。
清风披素襟,明月朗馀照。
已见投胶漆,无庸判纻缟。
胡然忽分张,殊方理征棹。
越俗敛文华,楚风戒轻剽。
安驱赴中和,研精归道要。
江湖暂分流,终焉合廊庙。
矢心展大猷,毋为恋蓬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