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云游洛岂知回,凉月酣歌影自陪。
江树到秋惊绿叶,野人岐路认苍苔。
闲情独坐吹萧步,古意曾登□马台。
对客不妨频命酒,稍堪真率醉边来。
阿云游洛岂知回,凉月酣歌影自陪。
江树到秋惊绿叶,野人岐路认苍苔。
闲情独坐吹萧步,古意曾登□马台。
对客不妨频命酒,稍堪真率醉边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衷在秋季游览洛阳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秋意与淡淡的哀愁。首联“阿云游洛岂知回,凉月酣歌影自陪”以问句开篇,仿佛在说云游洛阳的阿云是否知晓归途,而诗人自己则在凉爽的月光下,饮酒高歌,身影相伴,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自在的氛围。颔联“江树到秋惊绿叶,野人岐路认苍苔”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季节更替,绿叶变黄,野人在歧路上辨识着青苔,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隐含着人生的无常与探索。
颈联“闲情独坐吹萧步,古意曾登□马台”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独自一人坐着吹奏萧笛,似乎在追寻一种古老的情感或记忆,曾经登上过某个地方(此处“□马台”可能为笔误或缺失),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尾联“对客不妨频命酒,稍堪真率醉边来”则展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客人,诗人不吝频繁举杯畅饮,似乎在以酒浇愁,寻求内心的释放与解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真挚与率性的性格特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色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情感深度和审美情趣。
圣途日芜秽,宇宙何寥焉。
天下皆尚同,人人信其贤。
自我抱兹独,世贤多烦冤。
蔼蔼溪田子,倾盖独相怜。
见嗟大科训,交契十年前。
邂逅金陵游,载歌伐木篇。
岂伊人事乖,聚散如云烟。
风云安可期,见月忆同天。
名玉方在璞,隐隐含辉光。
不有卞和子,忽焉终韫藏。
物情有感遇,世岂无明良。
胡为抱之泣,徒尔重自伤。
李君温如玉,独负圭璧章。
我乃他山石,磨琢以相望。
进思正斋居,君已谢奉常。
局促笼中鸟,插翅慕云翔。
金华为益高,浙水为益长。
玉尔明德躯,慰我金石肠。
十年两系艇,几度还登楼。
楼前餐果核,长树与楼头。
日午下疏阴,横塘门径幽。
彼树乃如此,令人生百忧。
废兴递相寻,今古共悠悠。
寂寞孤舟夜,潇条虚柝秋。
满天灿星月,渺渺银河收。
哲人嘉会地,不废长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