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台怀古·其六歌风台》
《十台怀古·其六歌风台》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古风

高皇仗义诸侯归,沛中白日神龙飞。

三秦已定四海一,图治宁敢忘宵衣。

大风歌来山岳动,父老闻之泪如涌。

此时何不歌南薰,慷慨尊前似矜勇。

翠华不来台已荒,满林松桧声悠扬。

后人登临空叹息,怀古之情岂终极。

(0)
鉴赏

这首诗《十台怀古(其六)歌风台》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追忆,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事迹的敬仰。

首句“高皇仗义诸侯归”,开篇即点出刘邦以正义号召诸侯归附,奠定了一种豪迈的基调。接着“沛中白日神龙飞”一句,运用神话色彩,描绘了刘邦在沛县的非凡形象,仿佛神龙般威严,充满了神秘与力量。

“三秦已定四海一”则概括了刘邦统一全国的伟业,显示了他作为帝王的雄才大略。“图治宁敢忘宵衣”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重视,即使在夜晚也未曾忘记自己的职责。

“大风歌来山岳动”引用了刘邦著名的《大风歌》,以山岳震动的形象,再次强调了这首歌的震撼力。接下来“父老闻之泪如涌”描绘了民众对这首歌的强烈共鸣,泪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此时何不歌南薰,慷慨尊前似矜勇”则是对当下场景的想象,希望在尊贵的宴会上能唱起南薰之歌,表达慷慨激昂的情感,如同展示勇敢的气概。

“翠华不来台已荒,满林松桧声悠扬”两句,通过描述歌风台的荒凉景象,以及周围松树桧树的悠扬声响,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不禁感慨时光流逝,英雄不再。

最后,“后人登临空叹息,怀古之情岂终极”表达了后人对历史的怀念与感慨,这种情感似乎没有尽头,永远在心中回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不仅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漂母墓二首·其一

露冷芦洲楚水平,荒坟三尺近甘城。

当年不进王孙饭,千古谁知漂母名。

(0)

甘露寺火后登多景楼故基有作

西风散屧步崔嵬,霁色浮空望眼开。

江势乱奔沧海去,天形低约众山回。

一卷狠石埋焦土,百尺危楼付劫灰。

惟有沙鸥知我意,相亲相近不惊猜。

(0)

饯杨少监

白发苍颜自在仙,流行坎止任天然。

江山得意俓携酒,家世为官不爱钱。

天与清閒娱晚景,人看富贵出长年。

传闻尺一来阊阖,匹马春风快着鞭。

(0)

田家喜雪

漫空飞雪岁云徂,独坐閒吟粟满肤。

廓落江山千态迥,浑沦天地一尘无。

寒声夜吼松筠裂,和气朝回荠麦苏。

说与田家判一醉,明年宁复虑官租。

(0)

村居即事二首·其一

地僻村深过客稀,数家生聚突烟微。

鱼虾入网忙呼酒,鹅鸭栖池静掩扉。

唤妇索绹苫屋角,课儿斫竹补篱围。

沟东积水通前浦,也有蒲帆带雨归。

(0)

次郭元德二首·其二

昔贤多不偶,今我欲如何。

浮世欢娱少,衰年感慨多。

吾伊翻蠹简,欸乃听渔歌。

自笑平生志,低回竟不磨。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