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皇仗义诸侯归,沛中白日神龙飞。
三秦已定四海一,图治宁敢忘宵衣。
大风歌来山岳动,父老闻之泪如涌。
此时何不歌南薰,慷慨尊前似矜勇。
翠华不来台已荒,满林松桧声悠扬。
后人登临空叹息,怀古之情岂终极。
高皇仗义诸侯归,沛中白日神龙飞。
三秦已定四海一,图治宁敢忘宵衣。
大风歌来山岳动,父老闻之泪如涌。
此时何不歌南薰,慷慨尊前似矜勇。
翠华不来台已荒,满林松桧声悠扬。
后人登临空叹息,怀古之情岂终极。
这首诗《十台怀古(其六)歌风台》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追忆,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事迹的敬仰。
首句“高皇仗义诸侯归”,开篇即点出刘邦以正义号召诸侯归附,奠定了一种豪迈的基调。接着“沛中白日神龙飞”一句,运用神话色彩,描绘了刘邦在沛县的非凡形象,仿佛神龙般威严,充满了神秘与力量。
“三秦已定四海一”则概括了刘邦统一全国的伟业,显示了他作为帝王的雄才大略。“图治宁敢忘宵衣”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重视,即使在夜晚也未曾忘记自己的职责。
“大风歌来山岳动”引用了刘邦著名的《大风歌》,以山岳震动的形象,再次强调了这首歌的震撼力。接下来“父老闻之泪如涌”描绘了民众对这首歌的强烈共鸣,泪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此时何不歌南薰,慷慨尊前似矜勇”则是对当下场景的想象,希望在尊贵的宴会上能唱起南薰之歌,表达慷慨激昂的情感,如同展示勇敢的气概。
“翠华不来台已荒,满林松桧声悠扬”两句,通过描述歌风台的荒凉景象,以及周围松树桧树的悠扬声响,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不禁感慨时光流逝,英雄不再。
最后,“后人登临空叹息,怀古之情岂终极”表达了后人对历史的怀念与感慨,这种情感似乎没有尽头,永远在心中回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不仅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向往。
西风散屧步崔嵬,霁色浮空望眼开。
江势乱奔沧海去,天形低约众山回。
一卷狠石埋焦土,百尺危楼付劫灰。
惟有沙鸥知我意,相亲相近不惊猜。
漫空飞雪岁云徂,独坐閒吟粟满肤。
廓落江山千态迥,浑沦天地一尘无。
寒声夜吼松筠裂,和气朝回荠麦苏。
说与田家判一醉,明年宁复虑官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