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吴山人归延津》
《送吴山人归延津》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三秋风色急寒砧,江上飞云恋故岑。

袖拂青乌生顾盻,尊开绿蚁动行吟。

金银夜识龙光气,去住时关凤渚心。

莫把谭天惊海内,儒门原自重知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联“三秋风色急寒砧,江上飞云恋故岑”以秋风、砧声、飞云、故岑等意象,营造出离别的凄清氛围,砧声是古代妇女为远行之人缝制衣物时所敲打的砧板之声,此处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颔联“袖拂青乌生顾盻,尊开绿蚁动行吟”则通过动作细节,展现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袖拂青乌象征着对友人的深情凝望,而行吟则是古人离别时的习惯,借酒浇愁,以诗歌抒发内心情感。

颈联“金银夜识龙光气,去住时关凤渚心”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金银与龙光气代表了富贵与荣耀,暗示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去住时关凤渚心,表达了对友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保持高洁品质的期许。尾联“莫把谭天惊海内,儒门原自重知音”则点明了主题,劝诫友人不必担心外界的纷扰,强调了友情与知音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重视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的价值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行为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学内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点绛唇·黄鸟嘤嘤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
芳心已逐。
泪眼倾珠斛。
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
鸳帏独。
望休穷目。
回首溪山绿。

(0)

清平乐·风光紧急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0)

生查子·去年元夜[1]时

去年元夜[1]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0)

清平乐·恼烟撩露

恼烟撩露。
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
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
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0)

念奴娇·冬晴无雪

冬晴无雪。
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
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
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
六花翦就,不知何处施设。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
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
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
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0)

念奴娇·鹅毛细翦

鹅毛细翦,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
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
玉作楼台,铅镕天地,不见遥岑碧。
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
争奈好景难留,风僝雨僽,打碎光凝色。
总有十分轻妙态,谁似旧时怜惜。
担阁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狮儿只。
梅花依旧,岁寒松竹三益。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