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随身月一钩,拖鞋又过几峰头。
不关活水终难止,只任寒云到处浮。
松石何心分好丑,主宾无礼足深幽。
日午一瓢夜一宿,一生如此更何求。
短发随身月一钩,拖鞋又过几峰头。
不关活水终难止,只任寒云到处浮。
松石何心分好丑,主宾无礼足深幽。
日午一瓢夜一宿,一生如此更何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短发随身月一钩”,以简练之笔勾勒出僧人形象,月钩象征着清冷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拖鞋走过山峰,既表现了行旅的自由与自在,也隐含了对自然界的亲近与融入。
“不关活水终难止,只任寒云到处浮”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活水难以止息,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永恒变化;而寒云则随风飘荡,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顺应态度。
“松石何心分好丑,主宾无礼足深幽”中,“松石”代表自然界中的景物,诗人认为它们不分好坏,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等。“主宾无礼”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超越,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不为外在的礼节所拘束。
最后,“日午一瓢夜一宿,一生如此更何求”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白天用一瓢饮水,夜晚就地而宿,简单而自足。这种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境界。
馀霞阁上曾同醉,龙爪槐前再举杯。
此日登临欣健在,半生怀抱为君开。
衰葭莽苍天无际,往迹销沈恨不回。
明到江南如寄问,浮山岚翠扑人来。
岁暮气阴森,严风萎百草。
长空死白日,黄尘飞浩浩。
苦见挑负徒,悠悠涉长道。
短褐不蔽肤,形容更枯槁。
饥来不得食,妻孥岂复保。
会见老与弱,身填沟壑早。
嗟予数年来,命蹇身潦倒。
产业渐凋零,田园苦旱潦。
博施力未能,痌瘝空在抱。
惭颜对里闾,中心惄如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