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嫌疏放。尽安排、黄齑注籍,酸寒骨相。
此子最宜丘壑置,不称凌烟画象。
有散髻、斜簪相望。
同拜散人新封号,要江湖、终古长无恙。
沧洲趣,日应长。头巾懒学周家样。
伴诸公、吟尊料理,炉烟供养。
手把离骚须痛饮,耳热酒酣神王。
更难得、风云开朗。
任尔安期灵气尽,武陵源、何物能摇荡。
行荷锸,坐倾酿。
自解嫌疏放。尽安排、黄齑注籍,酸寒骨相。
此子最宜丘壑置,不称凌烟画象。
有散髻、斜簪相望。
同拜散人新封号,要江湖、终古长无恙。
沧洲趣,日应长。头巾懒学周家样。
伴诸公、吟尊料理,炉烟供养。
手把离骚须痛饮,耳热酒酣神王。
更难得、风云开朗。
任尔安期灵气尽,武陵源、何物能摇荡。
行荷锸,坐倾酿。
这首词以自我解嘲的口吻,描绘了一位疏放不羁的人物形象。诗人自述其性格与境遇,虽被归类为"黄齑注籍"(生活清贫),但内心却有着"酸寒骨相"的坚韧和对山水丘壑的深深热爱,认为自己并不适合那种显赫的画像生活。他自封为"散人",向往的是江湖自由,希望永远保持健康。
词中提到的"散髻、斜簪"可能是对诗人洒脱不拘的形象描绘,而"头巾懒学周家样"则表达了他对传统礼法的淡漠,更愿意随性自在。与朋友们饮酒作诗,过着简朴的生活,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在这样的生活中,他既能深入理解屈原的《离骚》,也能在酒酣之际感受到天地间的豪情壮志。
诗人表示,即使面对人生的困境,也能像神仙安期那样坦然面对,不受外界干扰。他期待能在武陵源这样的世外桃源中,继续他的饮酒作诗生活,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最后两句"行荷锸,坐倾酿"更是形象地写出诗人乐于劳作,醉心于酿酒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风范。整体上,这首词通过自我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追求。
分司君复到梅关,我昨岭南归路漫。
六十重临江浙去,一杯难尽渭城欢。
闾阎土俗须明告,屏翰勋劳愧素餐。
缅想矩庵天上至,比邻风月赏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