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讲经台,浮云四面开。
地中遗石子,天上雨华来。
塔老香灯冷,夜深神鬼哀。
回看六朝事,只有冢成堆。
高立讲经台,浮云四面开。
地中遗石子,天上雨华来。
塔老香灯冷,夜深神鬼哀。
回看六朝事,只有冢成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华台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沧桑之感。首句“高立讲经台,浮云四面开”以“高立”的讲经台为起点,通过“浮云四面开”展现出一种开阔而壮丽的视野,仿佛在宣告着某种精神的高度与广度。
接着,“地中遗石子,天上雨华来”两句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描绘了地面的静谧与古老(地中遗石子),另一方面则展现了天空的繁华与神秘(天上雨华来)。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与历史的交织,以及时间的流转与变迁。
“塔老香灯冷,夜深神鬼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的沉寂与哀伤氛围。古老的佛塔在夜晚显得格外孤寂,香灯的微光似乎也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而“神鬼哀”则可能象征着对逝去时代的怀念与感慨,或是对历史变迁中不可避免的悲凉与无奈。
最后,“回看六朝事,只有冢成堆”以“六朝事”作为回顾的对象,强调了历史的流逝与变迁。冢成堆的形象既是对于过去辉煌的物质遗迹的描述,也是对于时间无情、一切终将归于尘土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与自然、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性探讨。
天涯已自愁秋极,和须更闻虫语。
乍响瑶阶,旋穿绣闼。
更入画屏深处。
喁喁似诉。
有几许哀丝,佐伊机杼。
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千绪。
空庭相和秋雨。
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
试问王孙,苍茫岁晚,那有闲愁无数。
宵深谩与。
怕梦稳春酣,万家儿女。
不识孤吟,劳人床下苦。
垂杨里。
兰舟当日曾系。
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
怪渠道著我侬心,一般思妇游子。
昨宵梦,分明记,几回飞渡烟水。
西风吹断,伴灯花、摇摇欲坠。
宵深待到凤凰山,声声啼催起。
锦书宛在怀袖底。
人迢迢、紫塞千里。
算是不曾相忆。
倘有情早合归来,休寄一纸,无聊相思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