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作何状,立节乃殊伟。
人言此蜀珍,位卑名未起。
坐分秋浦月,摄此千里寄。
沙头风色恶,寒城凛弘峙。
吾闻开关迎,弃遁亦复耻。
兹惟城郭臣,大义吾知己。
间道走帛书,洒血别玉季。
细君绝可人,双飞同一死。
南八彼男儿,此妇乃如此。
骨朽香不废,吾诗当青史。
若人作何状,立节乃殊伟。
人言此蜀珍,位卑名未起。
坐分秋浦月,摄此千里寄。
沙头风色恶,寒城凛弘峙。
吾闻开关迎,弃遁亦复耻。
兹惟城郭臣,大义吾知己。
间道走帛书,洒血别玉季。
细君绝可人,双飞同一死。
南八彼男儿,此妇乃如此。
骨朽香不废,吾诗当青史。
这首诗是刘埙的《补史十忠诗(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古代忠臣事迹的追忆和颂扬,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和节义的崇尚,以及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坚守大义的自勉。
首句“若人作何状,立节乃殊伟”强调了诗人对历史上那些能够坚守节操、表现出非凡气概之人的钦佩。紧接着,“人言此蜀珍,位卑名未起”表明尽管周围的人都认为蜀中(四川地区)有珍奇之物,但诗人本人地位低微,名声尚未扬起。
“坐分秋浦月,摄此千里寄”则描绘了诗人静坐在秋夜的岸边,借着明亮的月光,将自己的心意传递给远方。这一幕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隐含了诗人想要超越时空限制,与古代忠臣心灵相通的愿望。
“沙头风色恶,寒城凛弘峙”生动地勾勒出了边塞的荒凉与严酷,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坚毅和不屈。接着,“吾闻开关迎,弃遁亦复耻”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忠诚守护边关、拒绝逃避之举的赞扬。
“兹惟城郭臣,大义吾知己”则是诗人的自白,他认为自己与那些坚守城池的大臣们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共同守护着某种高尚的道德和原则。紧接着,“间道走帛书,洒血别玉季”表明诗人愿意冒险传递信函,即使需要洒下鲜血,也要与那些忠义之士告别。
“细君绝可人,双飞同一死”中,“细君”指的是对朋友的细腻关怀和深情厚谊,而“双飞同一死”则强调了诗人对于与友共赴死亡的决心。最后,“南八彼男儿,此妇乃如此”可能在赞扬某位女性的节操或忠贞,虽然没有直接指明,但其气概和精神实质与前文所述之士相呼应。
结尾“骨朽香不废,吾诗当青史”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诗作能够流传后世、永垂不朽的信心,同时也强调了骨头虽然腐朽,但精神上的芬芳依旧不会消散。这一句既是对个人创作自信的展现,也是对忠诚节义主题的再次肯定。
了观四大因。
根性何所有。
妄计苟不生。
是身孰休咎。
色声何谓客。
阴界复谁守。
徒言莲花目。
岂恶杨枝肘。
既饱香积饭。
不醉声闻酒。
有无断常见。
生灭幻梦受。
即病即实相。
趋空定狂走。
无有一法真。
无有一法垢。
居士素通达。
随宜善抖擞。
床上无毡卧。
镉中有粥否。
斋时不乞食。
定应空漱口。
聊持数斗米。
且救浮生取。
束带将朝日,鸣环映牖辰。
能令谏明主,相劝识贤人。
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
金蚕将画柳,何处更知春。
女史悲彤管,夫人罢锦轩。
卜茔占二室,行哭度千门。
秋日光能淡,寒川波自翻。
一朝成万古,松柏暗平原。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
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绿溪转翠华。
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查。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
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
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