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蓝园里丧佳声,分手徒劳布恶名。
果是一文偷不得,至今虚作不良人。
毗蓝园里丧佳声,分手徒劳布恶名。
果是一文偷不得,至今虚作不良人。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颂古四十五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毗蓝园(可能指的是佛教修行的场所)为背景,描述了一种道德寓意。"丧佳声"暗示了某种美好的声誉或和谐之声的丧失,可能是对某人的品行败坏的隐喻。"分手徒劳布恶名"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使试图挽回也无法改变已经播下的恶名。
"果是一文偷不得",这里的“一文”象征着微不足道的财物或道德底线,诗人指出,如果那个人真的只是因为偷窃一文钱而堕落,那么他的品行问题就显得极其浅薄。然而,"至今虚作不良人"则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即这个人可能并非因一时贪念而变坏,而是长期以来的行为失当,使得"不良人"的名声并非空穴来风。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批评了那些表面上看似微小的不端行为,实际上可能对个人名誉和社会风气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